第234部分(第3/4 頁)
說的,可是心胸抱負太大,就是在陝西還不斷地上書怦擊朝政。不過連劉娥也將他的話無視了,這個倔子,越理他越來勁。抱負一大,所圖也大,有些時候就會欲速則不達。滅了西夏以後,石堅想再次避嫌,跑到和州休息一段時間。他現在才明白當初寇準的心理,原來跑路跑成了習慣,也蠻好玩的。到地方上休息一下,養足了精神,再到朝中爭吵。反正天塌下來,頂多也不過是貶官,宋朝至少在北宋先期從不殺士大夫的。自己比寇準做得還要絕,一甩手做一個空手掌櫃。
對於他這種放達,朝中的大臣也是頭痛。現在的石堅名聲多大,只要自己做得過火,這個石堅一甩手來一個草民累了,這天下的百姓就會罵自己是一個大奸臣,又將石大人逼走了。其實劉娥也為此頭痛,有時候在宮中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這一戰過後,陝西的許多官員不用說都會得到升遷的機會。象范仲淹這樣的文官,更是會進入書樞,那麼以他的性子,還在朝中折騰,現在劉娥一心想要守成。也就是說要不了多久,范仲淹也要和他一樣被下放。所以石堅平時經常對他敲敲打打。
對此范仲淹也在反思,象這樣的速度展下去,原來窮因的陝西都能躍居成宋朝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他再次向石堅討教。石堅又說道:“所有的經濟策略無非還是節流與開源上繞圈子。”
這也是後來司馬光與王安石爭論的要點。
司馬光認為祖宗法度要遵守,不要輕易去動彈它,更不要有什麼大的動作浪費國家的經濟。如王韶收復羌中等地,與吐蕃交惡。但王安石卻認為開源才是最重要的,省來省去也就是這兩個錢,不如另找財路增加國家的收入。可是王安石一是變法中有許多漏洞,二是操作過急
又用了一批小人為幫手,四是他也沒有找出更有效的t大多時候也不過將百姓的錢變成了朝廷的錢。最後變法,終於失敗,反給宋朝留下黨爭這一大隱患。
石堅又說道:“或用三句話形容,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知。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一個國家沒有了糧食,你看就象現在的西夏,老百姓連飯都沒有得吃,國家還能不滅亡嗎?但為什麼歷代朝代都重視農業,一到災荒之年,還會有許多從餓死,最後導致造反與起義。還是一句話,找出更多的適合各種地形種植的作物,提高糧食的產糧。這件事做出了貢獻,遠比我現在將陝西一路變得富裕還要重要。”(特別向袁隆平致禮,但求大師別太揚國際主義精神,將稻種技術傳到南邊的那些島國上,呵呵)
說到這裡,石堅有些得色地說:“其實我在和州少年時,那些個作為比現在打敗西夏的意義不低些,只是這很難看出來功勞。”
范仲淹也是默然,現在天下許多田地都種上了棉花,可還沒有生過糧荒,石堅做的意義可不小。
石堅又說道:“無工不活,不要輕視這些作坊工人,他們才是帶給國家最大收入的成員。沒有他們,我們大宋種的棉花,就變不成各種棉布,那麼農民少了收入,國家少了稅收。而且紡織業只是工業的一個部分,還有其他產業陸繼地為朝廷為百姓帶來收入,這才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無商不活,這個不用我解釋,你也知道。沒有商人將這些作坊的產品賣出去,就是生產了,我們大宋也不能全部消化,到時候賣不掉,只有降價處理,壓縮利潤,作坊倒閉,工人失業,引起的災難也不小。
因此沒有絕對的開源與節流。國家不節省,國庫裡就沒有多餘的錢。一旦生天災**,或戰爭,後果不堪設想。象這幾年的三國大戰,西夏已經正式崩潰了,遼國也出現了經濟緊張,可我們宋朝呢?”
確實這也是石堅佩服劉娥的地方。單論節省,劉娥那可是沒得挑剔,石堅都認為後來的趙禎是不是受了劉娥的影響,才變成了歷史最有名氣的樸素皇帝。雖然這幾戰,使得朝廷的國庫少了一大段,可對朝廷經濟影響還不大。
但趙禎還寫了信問石堅,你說打仗不需要國家多少錢,可朕怎麼看到朝廷的錢少了這麼多?象這樣西夏滅了,朝廷國庫裡的錢也也就要空了。石堅也不客氣,直接說道我什麼時候同意你們讓夏竦出兵西夏的?如果沒有那次出兵,朝廷能浪費這麼多錢,還有這麼多士兵犧牲?況且我在陝西都要準備進攻西夏了,你們還好意思向我剝去五百萬貫錢,現在還來問我。
小皇帝與劉娥看了這封奏摺後,捏著鼻子,一聲也不敢吭。確實這次石堅可以從無到有將這一千多萬貫生出來,陝西現在建設就不要說了,許多前來投奔的蕃子還要安置,同時許多在戰爭中犧牲計程車兵家屬還要撫卹,而且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