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一人一犬,在“歸元生洞府”中,潛心修練神功,因為尚未達到辟穀的境界,自然需要飲食。
就因為這樣,柳一鳴才又在花圃裡面,發現花圃不但種滿了人參、黃精之類的補氣益元的山糧,而且全是一些極為難得的靈藥異果。
而且沒有一樣不是助長功力的東西,終日以此為糧,想不縮短修為期間都不行。
否則,“萬化神功”雖是絕傳的上古無上心法,在短短的幾年內,柳一鳴也不可能把它練成。
由於得這天材地寶的靈藥相助,再加上遇險時又得到了十幾顆修道人視為天府奇珍的“翡翠綠芝果”,因而五年的修為,實際上已經抵得上別人三四百年的修為功力了。
其實,柳一鳴的功力,用別的方法,如“百步登空”、“凌虛接力”等輕功絕學,他早就可以離開“歸元生洞府”了。
一方面是由於他自己並不知道,己身已經具有天下人無與倫比的廣大神通,又加上潭口形勢太過險峻,不敢輕易冒險。
另一方面則是洞府內那批豐富的藏書,把他給吸引住了,捨不得馬上離開,就這樣,一人一犬在“歸元生洞府”內,一待就是五年。
在這五年內,柳一鳴不但把“萬化神功”,練至可以支配近身事物的“念力神通”外,而且已經具有五、六成火候。
即使是洞裡的那批豐富藏書,也差不多給他看了十之八九了,最初在工藝房裡看到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工具,也能拿來實際運用了。
因此,他的學識不但淵博,而且不光只是一些紙上談兵的理論哲學。
龍首崖的命名,除了是因為它上面崖石的形狀,遠眺過去,宛如一顆高昂向天的龍首外,最主要的是,在龍首崖下確實有人曾發現蒼龍在此出沒。
龍在中國,自古以來,一直是被視為吉祥,至高無上的代表。
例如,古時帝王的身體不舒服叫做龍體欠安,所穿的衣服叫龍袍等,反正和皇帝有關的一切事物,都得加上一個龍字。
不僅如此,我們老祖先還自稱是龍的傳人呢!
根據古書上的記載,龍它的頭像駱駝,角像鹿,有分枝,腿像兔,耳像牛,體長像蛇。
肚子像蜃,有鯉魚般的橫鱗片,四肢像鷹,彎成鉤狀,每肢五爪;腳掌像虎,當中有肉。
鼻旁有兩條長的肉須,頭後有長毛,下顎有一顆明珠。
它不但能昇天入雲,而且還能入水分波。
龍生九子,長相各異,不但沒有一個長得像龍,而且它們的脾氣和愛好也各走極端。
老大叫“贔屓”,是一種大鰲,因為它力氣大,能馱很重很重的東西,所以古人將它的形狀雕刻在各處的石碑下。
老二叫“螭�”,喜歡東張西望,所以古人將它的形狀,雕塑在屋脊上面,亦就是裝飾在屋頂上的獸頭。
老三叫“浦牢”,喜歡大吼大叫,所以古人鑄鐘,就以它的形狀,鑄成鍾鈕,來象徵鐘聲的嘹亮。
老四叫“狴犴”,長相威猛,具有無比威力,萬物見之莫不了從,所以古人就把它的形狀,給雕塑在獄門的上面。
老五叫“饕餮”,是個貪吃鬼,所以古人把它的尊容鑄在飲酒的樽和煮東西的銅鼎上,警告人們吃東西時要有節制。
老大叫“��”,最喜歡弄水,整天泡在水裡,但是卻不喜歡別的弄水的東西,如果附近沒有蟄蚊一類引發洪水的怪物的話,它就是一個禍害。
如果有那一些引發洪水的怪物存在,即使是把自己的同類,也要儘量加以補殺,阻止它們弄水,由於它的尾巴細長,又和鋼筋一樣的堅韌,那些引發洪水的兇蚊,差不多沒有一種是它的對手。
所以只要遠遠的看到它出現,不立即隱避,因此古人在造橋時,都喜歡把它的形狀,刻在橋柱子上,用來鎮壓水患。
老七叫“睚眥”,生性兇殘好殺,在它出現的地方,百里之內,不會再有生物存在,有很多的對環,劍扣上面,都雕了這個東西。
老八叫“狻猊”,猊喜歡煙火,各地神殿廟宇所用的香爐,三條腿的獸形圖案,就是此物的樣子。
老九叫“椒圖”,長相像個螺獅,總愛把自己關閉起來,所以古人把他們做為門上的裝飾,提醒人們要小心門戶。
原來歸元生早在開闢洞府之初,就已經知道了洞府前這個深潭,就是古代的一個龍窟。
他曾經深入泉眼觀察過,這枚龍卵恰好卡在泉眼裡面的小洞洞口,無法出來。
因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