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2/4 頁)
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則投靠法國,於第二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此時人民起義風起雲湧,沉重打擊幕府。長州藩聯合倒幕勢力英勇抗擊,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軍。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親王即位,倒幕勢力積極結盟舉兵日,天皇下達討幕密敕。9日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奏請“奉還大政”,同時卻在大阪集結精兵,企圖反叛月3日,天皇釋出《王政復古大號令》,廢除幕府,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8日及10日,德川慶喜在大阪宣佈“王政復古大號令”為非法。以薩、長兩藩為主力的天皇軍在京都附近與幕府軍1。5萬人激戰,德川慶喜敗走江戶。戊辰戰爭由此開始。天皇軍大舉東征,迫使德川慶喜於月3日交出江戶城,至11月初平定東北地區叛亂諸藩年春,天皇軍出征北海道日攻下幕府殘餘勢力盤踞的最後據點五畯廓,戊辰戰爭結束。
以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月6日釋出具有政治綱領性的《五條誓文》,6月11日公佈《政體書》。9月3日天皇下詔將江戶改稱東京日改年號為明治月9日遷都東京。並頒佈一系列改革措施:
月,明治政府強制實行“版籍奉還”、「廢藩置縣」政策,將日本劃分為建立中央集權式的政治體制。
。改革身份制度,廢除傳統時代的工、商”身份制度,將過去的公卿諸侯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為減輕因“版籍奉還”而連帶的財政負擔,逐步廢除封建俸祿;此外亦頒佈武士《廢刀令》,以及建立戶籍制度基礎的《戶籍法》。
。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曆,改用太陽曆計日。
。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
。教育方面,發展近代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下設32箇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每1中學區下設210小學區,每一所小學區設8所小學,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所小學。教育機關頒佈《考育敕語》,灌輸考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有人認為此舉用意在於強化最高權力集中式的社會體系,為日後的對外擴張鋪路)。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佈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後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年時,作戰部隊動員可達40萬人。此外明治政府亦發展國營軍火工業;到了明治時代中、後期,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約佔政府經費的實行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
。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築新式鐵路、公路。第一條鐵路——東京至橫濱間鐵路通車;到了日本全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7000公里。
。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年訂立法式刑法年訂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年訂立美式商法。
。宗教方面,基於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勵神道教,因為其宣揚忠於天皇的思想,對天皇統治國家有一定的幫助。同時亦容許其它宗教的存在年日本取消基督徒傳教的禁令。
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積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徵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與此同時,引進繅絲、紡織等近代裝置,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階科技人才。由於過重的財政負擔曾經引起財政危機,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與政府勾結因而擁有特權的資本家,以優厚的保護政策鼓勵華族、地主、商人及上層士族投資經營銀行、鐵路及其他企業,培植了一批財閥。80年代中期起,以紡織業為中心,開始出現產業**的**。
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絕對權威,建立“華族”制度以維護舊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並把維新功臣、財閥列入華族,培植特權階層;在經濟上扶植帶封建性的財閥和寄生地主;在意識形態上宣揚神道、皇道、儒學,並引進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年釋出《軍人敕諭》,鼓吹武士道年釋出《教育敕語》,推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