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頁)
,除義學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辦的學塾裡,因此清代學塾達,遍佈城鄉。以經費來源區分,一為富貴之家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稱坐館或家塾;學生少則一二人,多則可達三四十人。
一般在私塾裡面,年幼兒童先識“方塊字”(書寫在一寸多見方紙上的楷書字),識至千字左右後,教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亦有直接教讀“四書”的。教法大多為先教學生熟讀背誦,然後在適當的時候由教師逐句講解。除讀書背誦外,有習字課,從教師扶手潤字開始,再描紅,再寫映本,進而臨帖。學童粗解字義後,則教以作對,為做詩做準備。“四書”讀完後,即讀“五經”,兼讀古文,如《東萊博議》、《古文觀止》等,並開始學習作文。由於科舉取士深入人心,學塾也重視制科文字(八股文)的習作,為科舉考試作準備
雖然沒讀過書,但是雷老漢也知道讀書是非常不易的,要不也就不會官少民多了。
“爹爹放心,孩兒自有辦法。”雷天易笑了笑,信心滿滿的說道。
第五十二章 門童還是門神?
雖然說對於雷天易來說,對於那些四書五經是絕對一竅不通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的求學之路。。畢竟雷天易的市當中還有個智腦,有了智腦這些就不再是問題了。
“雷大伯,我相信大哥如果去讀書,日後一定能考取功名的。”一旁的南海對著雷老漢說道。
南海來到雷天易家也有一個多月了,對於雷天易的行事作風多少還是瞭解一些的。那就是,無論什麼事只要雷天易想做的,還沒有辦不到的。所以南海堅信雷天易如果去讀書,一定會考取功名回來的,沒準日後還能當個縣老爺呢。
雷老漢聽了南海的話,點了點頭,雖然心中還是疑惑的成分大些,但是畢竟自己的孩子要去讀書,哪有當父親的不支援的?
向雷老漢交代完,雷天易就來到了菜市場,準備為了上學安排些“膳食”。
一般情況下,清朝的私塾是需要交脩金的,但是與此同時,也是需要安排些“膳食”來孝敬教書先生的。
教書先生一般的工錢除了學生教的學費之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拜師的這個“膳食”上。雖然雷天易沒在清朝上過學,但是也是知道,這個是絕對不能馬虎的。
由於是給讀書人送的,這個禮物就不能像是雷天易送給李碩那樣的茅臺了。一般情況下只要幾塊肉,以及一些點心便足矣。
%%%%%%%%%%%%%%%%
靜雅書院是澧縣唯一的公辦縣學,也就是縣衙在縣城內開辦的一家書院。這個書院教授的學生範圍很廣,裡面不但有五六歲的學童,同樣有二十歲左右的秀才在裡面唸書。
正因為書院裡麵包含了各個層次的學員,並且為朝廷所辦的。裡面的先生都是一些遠近聞名的大儒,所以縣城裡面的那些家長都想著法子要讓自家的孩子來到書院上學。
但是靜雅書院的招生的規矩也是比較嚴謹的,一般情況下什麼都不會的學生不收的,只有那些在家裡面讀過一些書的孩子,經過了書院的考核,才會被留下在這裡讀書。
儘管如此,靜雅書院內的學生還是人滿為患。因為這個書院在附近的幾個縣裡面,無論是考中秀才,還是中舉人的,靜雅書院都是最多的。這就好像後世的省重點高中,那是所有家長和學子都想去的。
而靜雅書院就坐落於澧縣最中心的地方,整個佔地面積並不亞於縣衙。
望著眼前門上“靜雅書院”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雷天易挺了挺胸,走了進去。
“你是來做什麼的?”
還沒等雷天易進門,就被一個看門的門童叫住。聽聞此言,雷天易便停了下來。
這個門童便是靜雅書院花錢僱來幫忙看門的少年,由於靜雅書院在澧縣遠近聞名,固然求學的人非常多,如果不安置上一個門童,書院恐怕就要被擠爆了。
此時正值午時,所以來書院的人比較少,這個平時被稱作小三的門童正想休息一下,沒想到還會有人進來打擾,便有些不高興。在小三看了雷天易的衣服之後,眼神便由不高興轉變成了鄙夷。
由於書院的名氣,正常情況下,前來求學的讀書人哪個不是衣著華麗的富家少爺,最不濟也是家中做著大生意的公子。而眼前的這個人穿著一身破舊短褂不說,就是手中所拎的禮物也綾羅綢緞,而是雞鴨魚肉。這讓小三怎麼能看得起雷天易呢?
於是見到雷天易的這般模樣,小三不禁撇了撇嘴,那樣子就好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