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4 頁)
再度沉默
“啊,你們那裡汽車挺多的,我們中國人通常騎腳踏車”
當初雷天易聽到這個同學與外國人的對話,撇了撇嘴,由於和那個同學不是很熟,所以雷天易也沒有說什麼。
過了三天,雷天易在下課回寢室的路上,不小心看見這兩位哥們迎面相會,他那個同學對著外國人說道:
老外:“泥浩。”老中頓了一下,繼續開英文,老外見招拆招,繼續搗鼓中文。
當時雷天易在一旁啞然失笑。
說實在的,誰不知道西方人長的是黃頭髮,吃的是麵包和牛排,誰不知道汽車在歐美就像腳踏車在中國一樣普及,這還用得著說嗎?可為什麼又要說呢?因為那老中只是為了說話而說話,並不是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說白了,他就是拿老外當做練口語的“沙袋”。既然如此,你一箇中國人那我當“英語沙袋”,我老外也不傻,乾脆也拿你當“中文沙袋”。接著就出現了雷天易那同學對老外說英文,老外對雷天易那同學回中文的雷人囧事。
此時清國的百姓對外國人的稱呼很多,一般的稱呼是本來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對東方的稱呼,那時有所謂“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說法,後來演變成把四周地區和那裡的人都稱為“夷”。
再後來又知道“夷”的外邊還有海洋,海洋外邊還有地方和人,於是以此類推,就管他們叫“洋夷”。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洋夷”們用炮艦開啟中國的大門,才知道夷”厲害,於是就把“洋夷”改稱“洋人”。
洋人發動世界大戰,侵略中國,於是洋人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洋鬼子”。二戰以後“洋鬼子”被滅了,就直呼其為“外國人”。最後就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留傳至今,而且還要流傳下去的“老外”。
但是現在雷天易總不能稱呼對方為洋鬼子吧?所以說雷天易就乾脆按照後世的那種稱呼,直接ijao韋德為先生。
“雷先生,我們也不要太可氣了。我聽陳先生說您這有上好的茶葉,所以我想,能不能用我們的鴉片來從你這換取茶葉呢?”
韋德可不會像清國人這樣善談,所以他直接把此行的目的朝著雷天易說了出來。同時韋德的心情也是比較急的,他希望儘快與雷天易交易結束,也好能提前返回國。
看著天逸樓這個專修,韋德能看出來天逸樓絕對是有財力的。雖然說不知道天逸樓的老闆能有多少錢,但是能把一個酒樓都弄得這麼好的,那麼他擁有的財產也不會是小數目。
“既然韋德先生開門見山的說了,我也就不客套了。我的本意使用銀子來換韋德先生的貨的,我們這裡的茶葉雖然好,但是在價錢方面韋德先生未必能夠承受得了。”
聽到韋德要拿茶葉換鴉片,雷天易笑了。因為雷天易太知道韋德為什麼要用茶葉換取鴉片了。
如果輪到茶葉的歷史,那麼雷天易知道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並且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華夏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
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