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4 頁)
殿,明帝只是“嗯”了一聲。對此時此刻的皇帝來說,那個前朝遺留的公主是死是活,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昨夜收到青州大捷的訊息,雲、鳳二人驍勇善戰,幾次出兵皆是大有斬獲,十六萬兵馬直逼霍連國都甘丹城。不過甘丹城已經位於霍連腹地,周圍自然駐有重兵,中原軍隊不敢貿然突進,遂在百里外要道上囤兵僵持不下。因擔心霍連會再集大軍掃來,再者糧草供需更加費事,慕毓泰在後方支援頗為吃力,故而不敢多做滯留。
明帝草草結束早朝,領著杜守謙等心腹大臣入內,其實這當口也議不出什麼,眾人皆是心急如焚等著訊息。太傅梁宗敏年事已高,扶著椅臂依靠著,一把雪白的鬍鬚跟著搖頭姿勢晃動,長聲嘆道:“朝廷將才都領兵在外,若是郭老將軍還在,咱們也好聽他分析一番,不至於如此著急苦等。”
杜守謙坐在下側沉思,聞言道:“如今半日一趟訊息送回,也還算快了。”抬眼瞧了瞧皇帝,“皇上,眼下這一戰若是大勝而歸,便能讓霍連消停數十年。若是有什麼意外閃失,損失的可都是中原大部精銳,那樣的話,可就是雙方兩敗俱傷啊。”
“丞相”傅廣楨頗不以為然,連連擺手道:“如今正是大戰的關鍵時刻,咱們都應該相信將軍們的能力,何必做此頹喪之言?大燕朝得上蒼庇佑”
“什麼頹喪?”明帝打斷他後面的囉嗦話,甚是沒好氣,“杜愛卿就事論事,本就不該只存著大勝之心,各種準備都要想好才行。”
“是,皇上英明。”傅廣楨得了喝斥,趕忙賠笑。
“捷報,青州捷報”殿外一名小太監捧折奔進來,被朱漆門檻一絆,差點沒當場摔在皇帝面前,多祿趕忙上前捧過摺子。
“好!!”明帝拍案而起,像是有些不敢相信似的,又將摺子細細看了一遍,遞到眾臣面前大喜道:“你們看,快看快看!”眾臣從未見皇帝如此喜形於色,紛紛一起湊頭過去,瞬間之後,皆忍不住高聲喝起彩來。
原來中原兵馬逼近甘丹城,霍連王羞憤難忍,不顧群臣力諫利害關係,因逞一時之能而親自出戰,最後竟然被雲琅帶兵活捉。霍連國主被生擒,國中人心渙散不堪。霍連王后暫領朝中事宜,急招父親端木琚回國平亂,並且傳話青州守將,說是願意修書中原皇帝,以敗國條件懇請議和。
“議和?”明帝微笑沉吟,似在掂量這兩個字的分量。
眾臣立即低聲議論開來,漸漸分成兩派。一方認為此時應該乘勝追擊,進而將霍連一舉殲滅,永絕後患;另一方卻覺得中原苦戰數年,自身已是重荷難捱,既然霍連打算議和,便該順著機會休養生息。
明帝抬手示意噤聲,問道:“杜愛卿你怎麼看?”
“依微臣之見,還是議和更好一些。”
陳廷俊見皇帝轉頭看向自己,忙道:“皇上,臣也是如此想。”因瞧傅廣楨等人似有不甘,乃起身分析道:“霍連和中原大戰三年有餘,彼此都是疲憊不堪。中原雖說看似取勝良多,實則國內也是耗資巨大,這幾年為籌集兵馬和糧草,國庫銀兩早就已近虛少欠存,難以再支撐長時間的大戰。”
明帝頷首道:“嗯,接著往下說。”
“是,剛才說的只是其一。”陳廷俊微微欠身,又道:“其二,霍連乃是半遊半定的散落民族,雖然人口遠遠比不上我朝眾多,可是轄地卻是遼闊,論起輻域來可與中原不相上下。試問若要完全降服霍連,需得花上多少人力物力?”
“不錯。”慕毓藻也頗為贊同,與眾同僚道:“我朝開國曆經五位帝王,然而真正的太平年歲並不多。且不說開國之初多年戰事,只講延禧六年平定諸藩,舉國上下有大半數的兵馬廝殺,如今才堪堪過去七年而已。若是打算完全吞掉霍連,還需數十年國力積攢,方才有資本和實力支撐,不然只是白白浪費兵馬。”
陳廷俊待他說完,接著道:“其三,霍連雖說不是窮山惡水,但是也沒法跟中原富庶相比,多處轄地幾乎沒有人煙。縱使中原贏了,又該拿多少兵馬去鎮守?虛耗大量精力還不算,我朝又能真正得到什麼?因此,以勝國議和才是上上之策。”
“嗯,的確如此。”明帝點頭嘆息,眉宇間神色頗為惋惜,“朕也想做個開疆拓土之主,可總不能拿著國運兒戲。如今國中為支援前方軍事,已然是重負運轉,短時間確實沒法積攢更多財力,是該太太平平休養幾年。”
“皇上睿智聖明,舉國之幸。”眾臣見皇帝已有決斷,紛紛叩拜稱頌。
當中原同意議和的旨意送到青州時,雲琅已先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