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胤祥身邊當導遊,胤祥也早收起了路上時候的笑模樣,一本正經的聽著那個官員說話,完全是一幅頤指氣使的樣子。我不禁暗笑,果然不愧是皇室的人,瞧這氣質。
先到了這個地方的一個叫十三里村的小村子,官民早收拾了一處乾淨暖和地兒放著好幾把上好的椅子,茶也奉上了。皇上的近侍也已經放上了康熙常坐的椅子,奉的是康熙常喝的茶。於是一行人坐著歇息。
然後就是當地官員彙報工作,康熙就問農民收成如何民情如何等等,聽見這個地方莊稼收成不錯,就教導官民要注意節儉,完全是愛民如子的親民形象,百姓跟官員也無不感恩戴德眉梢見喜。
我悄悄溜出去,村子四周是一片田園雪景,天氣不錯除了稍微有點冷。我拿出畫夾開始寫生,慢慢感到天地一片寧靜。
西巡(二)
一路行來,我總算習慣了這些熱情萬分的宏大場面,對於康熙作出的親民舉動也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感到驚訝。心中不禁佩服康熙的工作做得很到位,起碼一路上的百姓官員都口中稱頌虔誠跪拜。
康熙每到一處有官員覲見必先諮詢民情豐歉,如果遇到窮鄉僻壤莊稼歉收,就會免了當地百姓這一年的銀米供奉。他在沿途也非常注重詢查吏治,該擢升的擢升,該降級的降級,該革職的革職。尤其對於守城的軍隊格外關注。比如他對駐渭南的固原提督潘育龍管領的綠旗兵營就比較滿意,命自提督以下俱加一級;又身先士卒率諸皇子與擅射的侍衛、官員習武射箭。令我沒想到的是康熙一把年紀了居然每射必中箭無虛發,還有皇子中箭術最好的竟然是看起來文文靜靜的老三胤祉。
十一月,至西安。
康熙帶領眾人檢閱了西安駐防官兵以及城外教場的八旗滿軍、漢軍及綠旗官兵軍容。我也第一次目睹了這樣大場面的閱兵,官兵整齊、隊伍森嚴、甲冑分明,現在的軍隊還是以八旗滿軍為主,這個時候的滿人驍勇善戰,不像晚清時候八旗沒落大用漢臣、軍隊也多是漢人。
康熙獎勵了川陝大員及官兵,又賜宴封賞。
令我非常高興的是,康熙決定多留幾日。
西安的集市比北京的又有不同,這裡的人三教九流多而龐雜,不少外族的也在這裡交易。站在這與三百年後截然不同的街道上,看著穿行的人流和道邊的房屋卻讓我的心裡升起一股難言的親切感來。
“松蘿,你以前來過西安?”太子看我一臉興致盎然的樣子問。
“很早以前來過。”我笑望了他一眼,目光又被街邊小攤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了過去。
“什麼時候來過的?”
那還是上輩子的事啊,我幽幽的嘆了口氣,轉過頭道:“很早了,早的我都快不記得了。”
他望了望我,沒有再問。
我笑著道:“走吧,我們去那邊看看。”
我走在前面,就聽見後面的胤祥說:“她呀,去的地方多了,就連華山也去過,小小年紀膽子不小。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夢裡去過呢。”
我轉過頭瞪了他一眼:“你小瞧人。”看見太子眼神裡有狐疑,笑道:“別聽他胡謅。”
路上不時有人望向這邊來,還有姑娘捂嘴偷笑的,時不時暗送秋波一下。這也難怪,在京城遍地貴族不覺得,來到這裡儘管大家穿的都夠普通的了還是有點顯眼,尤其是太子跟胤祥往那一站明顯是玉樹臨風翩翩公子的形象,頓時傾倒一片。我也穿著男裝,可是挺直了背也沒有人家高,自然爭不過人家,不過你們玉樹臨風我瀟灑倜儻行不行,所以對著好奇看過來的小姑娘放放電,也能讓她們羞澀的紅了臉去。結果他倆就似笑非笑的齊齊望過來,我得意地笑笑,故意不理的往前走。
前面有一個賣首飾的小攤,我忙擠過去看。
種類還真不少,玉簪、銀簪、金釵、鐲子,扳指……看起來檔次也不低,好多還是外族的東西。
一番討價還價,我買下了一對別緻小巧的獸骨耳環,和一支尾如柳葉的翡翠簪子,準備回去送給雲岫和青柳。
付了錢正要離開,忽然看見一個開啟的精緻小盒子,裡面靜靜躺著一對戒指;一對很普通的戒指,光滑潔淨閃動著金屬的光澤。我試了試小一點的那個,大小正好。
“多少錢?”
攤主笑著說:“這位小爺眼光不錯,這個是西域傳過來的,在我這也有好長時間了。我也不瞞您了,二十五兩。”
我揚眉道:“八兩。”
攤主變了臉色:“小爺,您也太狠了點吧,還讓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