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頁)
也是難得清閒,便也爽快地答應下來。雙珠與錦春則照看著夢姐兒。玩鬧了一陣,見天色已晚,蘇玉妍才提出散了。
一夜無夜。
次日,依舊是天氣晴朗和風習習的好天氣。
吃罷早飯,蘇玉妍差人去買了做風箏用的綵緞和紙線等用具,便在陽光下做起風箏來。答應沈琳的事,她不想食言。
有了昨天和睦相處的基礎,一大早,張嫣與張正兄妹倆人便過來邀請沈琳姐弟倆人出去。因著他們都是實誠的孩子,這一次,蘇玉妍有意讓他們單獨相處,便沒有跟隨前往,只囑咐錦春雙珠隨行,讓她們好生照看。
做好風箏,已是晌午時分,她揉了揉痠軟的脖子,將風箏交給秋蕙,便逗弄著夢姐兒玩了一會兒。看著日漸西沉的太陽,她不由得想起了遠在雲疆的沈珂——也不會他那邊怎麼樣了?
直到夕陽西下,沈琳一行才興高采烈地相偕迴轉。看錦春一臉平靜的笑容,蘇玉妍便知此行平安無事。
次日,定遠侯府便差人來催請蘇玉妍一行回去。沈琳好不容易出來一趟,這次又遇上張正張嫣投了她的脾性,自是十分不捨,但聽前來送信的僕從說是沈珂許恆他們回家了,她這才將不甘之色消去,取而代之的是滿面的驕傲和與有榮焉。
便是沈琳不說,張正與張嫣也知道她有位大名鼎鼎的嫡長兄沈珂。這位沈珂,幼年時便極其出名,不過多是不好的名聲,直到後來娶了書痴蘇慎之女後,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昌寧最有前途的貴勳子弟。這樣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在人們眼中,全都是那位新娶的少夫人的功勞。當然,沈珂其人,在昌寧,也是一個傳奇故事。所以,以張正看來,沈珂其實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
沈琳便又趁機邀請張嫣回京後去定遠侯府玩。
張嫣自不會拒絕,遂爽快地答應了。
沈頊看了看姐姐,便出言邀請張正。
這可真中張正下懷,他原是求之不得,當下欣然答應。
雙方便就此別過。
回到定遠侯府,府中上下一片歡騰,到處洋溢著歡樂氣息。
馬車剛駛入二門,便見林採蓮在丫頭僕婦們的簇擁下迎出來,蘇玉妍意外之下,忙下車與她打招呼,“……採蓮來了?什麼時候來的?”
林採蓮笑語嫣然,“玉修聽說姐夫從雲疆回來,就派人催我過來瞧一瞧,這不,我一得了信,便立馬過來了,不巧你們竟去了京山……”
沈琳也從馬車裡下來,親熱地伸手挽住林採蓮的手,笑道,“我們這不也是得了信就急著趕回來了麼?林姐姐,快請屋裡坐吧!”一邊說,一邊挽著她的手往裡走。
一行人遂說說笑笑往思定堂而去。
因林採蓮是早見過宋德書的,之前又認識林姨母與馮靜宜母女,雖然跟她們交情泛泛,但彼此之間倒也客氣。不過,因為馮靜宜心裡有愧,對林採蓮倒多有結交之意,林採蓮雖不是什麼逢高踩低之輩,但也因為穆王趙安的事對馮靜宜稍顯疏離。馮靜宜聰慧過人,自知她可能是為避嫌所致,也只暗暗在心裡感觸,倒沒有因此而對林採蓮生出敵意。
雖然沈珂並不是宋德書親生,但此次沈珂在雲疆立下大功,又為定遠侯府新增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定遠侯自是喜不自禁,故此宋德書更對他另眼相待,言談舉止較之沈珂去雲疆之前更為和善親厚了,便是見了蘇玉妍,也大有愛屋及烏之意。
這麼些年來,蘇玉妍已練就寵辱不驚的脾性,對於宋德書較之前變得更為親善的態度,只淡然處之。
在見過了宋德書之後,眾人便去思懷堂見沈珂。
當眾人走過思遠堂的書房,一眼就看見沈珂坐在定遠侯府下首,沈松年則坐在定遠侯的左側,祖孫三代皆面帶微笑正說著什麼。聽到門外的腳步聲,他們幾乎同時抬起頭來。
蘇玉妍站在門首,抬眸朝屋裡看去,一眼就對上沈珂的眸光。
不過短短十數天不見,她的沈珂,竟變得清瘦了不少,也黝黑不少,想必在雲疆吃了不少苦。她這麼一忖,鼻頭的酸意便將濃濃的喜悅之情沖淡不少,讓她的眼淚差點忍不住奪眶而出。
第一卷 288、姻緣(下)
這時,沈珂也抬眸向屋外看來。請記住本站的網址:。此時已是幕色深重,廊下的燈籠已經亮起,昏黃的光暈投在蘇玉妍身上,為她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讓她恬靜的面容越發顯得美麗而從容。沈珂只覺喉頭一緊,不由自主地站起身來。
定遠侯便笑著向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