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頁)
曼平原中部,即“兩河流域”南部地區,這裡已經是艾提芮亞海內斯政權的勢力範圍了。
這時,出現在我面前的,赫然是敵軍如海的旌旗!
艾提芮亞的軍隊,竟出現在“兩河流域”的草原上,並擺開主動邀戰的陣式,於是一場遠比我預料中要來得早得多、史稱“兩河會戰”的大型會戰,隨即展開……
第四章 兩河會戰
第四章 兩河會戰
居於劣勢兵力的敵軍居然會主動迎擊,而且擺開了會戰的架式?
要知道,在廣闊的草原上,我軍可以充分發揮兵力上的優勢,動員全部帝國士兵投入到戰場上,從數量上,徹底瓦解敵人的弱勢兵力!
從觀察所得,這已是敵軍的主力部隊了--敵人實在沒有道理,過早地暴露自己的力量的!
而且在草原上正面迎擊我軍,無疑是自曝其短呀!
他們最正確的戰略選擇,應該是引我軍深入到山川、丘陵或河谷等複雜的地形地貌後,再試圖截斷我軍的補給線,然後以游擊戰的方式,來消耗我軍的實力。
現在他們急著會戰的原因何在?就算失去了卡洛斯等皇虎將領後,艾提芮亞手上再無將才可用,應該也不會犯這種常識性錯誤吧?
不過,即便是他們採取了我認為正確的戰術,由於兩方實力上的懸殊,敵軍也只是苟延殘喘多一會兒而已,並無力改變敗亡的命運……
難道……艾提芮亞明知國之將亡,因此選擇了這種輝煌的毀滅方式嗎?或許妄想以哀兵姿態來激發士兵計程車氣,試圖孤注一擲,拼個魚死網破?
這也許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釋了……
我無法猜出艾提芮亞此舉的用心,只是隱隱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勁,這種多次經歷戰爭而培養出來的敏銳直覺和預感,太多時候是準確得令人不快……
身邊的德林克看到我的臉色不對,便問道:“陛下,有問題嗎?”
“沒有什麼,只是敵軍的行動和想法,實在是……太愚蠢了!”
“愚蠢的敵人,可是上天的恩賜呀!”
對於德林克如此簡單的想法,我只是笑了笑,遂將桑切斯喚到身邊問道:“桑切斯,你認為敵方的主帥會是誰?”
“從這種中軍突出、兩翼後縮成品字形方陣的佈陣情形來看,這應該是馬特拉齊慣用的手法。”桑切斯答道。
“馬特拉齊……”我沉吟了一會,才接著說道:“馬特拉齊·比加羅,舊帝國時的將軍、世襲子爵,現年四十七歲,有著從軍二十八年的豐富職業軍人經驗與閱歷--啊,從軍時間與朕的歲數相同……一八七三年畢業於倫特奧軍事學院,當時擔任黑目騎兵校尉,從此踏上了平步青雲的康莊仕途……”
“一八七七年積功升至黑目旗尹,一八七九年,又直接越過藍目旗尹的階級,擢升為紅目旗尹、騎兵旅長,一年後更被南湛布琦二世破格提升為將軍,任帝國南路十三軍鎮軍團長,在艾提芮亞反叛後率軍加入其陣營至今……桑切斯,以你對他的認識,你認為他是個怎麼樣的人?”
桑切斯似乎驚訝於我對馬特拉齊背景的熟悉與瞭解,呆了呆才懂得接話道:“陛下,末將認為他是一個防守反擊型的將領,但他的大部分戰績,卻是在進攻時取得的,防衛中的表現反而不出色。”
“在帝國時,他曾多次在多提爾與聯盟軍隊的進攻中,失去了他的城池,卻很微妙地竟未受到軍部的處罰,反而仕途平坦。”
“而作為軍人,他並不安分,對權術與政治的興趣,似乎遠遠大於領軍打仗,有人認為,他那些所謂的戰績,其實是靠他玩弄權術、透過疏通軍部上層的不正當手段所矇騙得來的。”
“目前他是艾提芮亞身邊的紅人和主要心腹。他與卡洛斯元帥素來不和,而且非常忌憚元帥的才華,因此經常在艾提芮亞面前搬弄是非,蓄意挑撥與離間艾提芮亞和元帥之間的君臣信任關係,使艾提芮亞對元帥漸生嫌隙與猜忌……”
“這些年來,卡洛斯元帥在戰場上處處受到掣肘,正是由於他從中作梗,包括數次的陣前易帥、即將獲勝時的一紙撤令、『皇虎』軍團的覆滅,以及這次勞師遠征帝國,均是出自他的獻策。”
“元帥生前極力反對這次遠征帝國之舉,卻苦於無法說服被馬特拉齊的鼓簧如舌所迷惑了的艾提芮亞,無辜葬送了元帥自己與數十萬子弟兵的性命……”
“從某種程度上說,元帥並非被正面的帝國軍擊敗,而是被背後的利劍所弒殺的,對於元帥的死,他與艾提芮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