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願意來唸?”
衛九使勁點頭說願意。補一句“大師,我家沒錢,我讓我額娘給你做鞋當束脩。”
恆印大笑,摸了摸衛九的頭說,“好,最難得是心意。”
衛九母親又趴下磕了三個頭,“請大師給這孩子取個名字。”
恆印說,“你起來說話吧,姓什麼?”
衛九母親站起來說,“姓舒穆魯,不過我們旗人只喚名的不帶姓一起的。是生在荊州長在荊州的”
恆印沉吟,“佛祖慈悲寬大。此處近江,就叫江容吧。”
(正源略集卷第十二,清達珍編,其中有言
青原下宗鏡十世
碩庵載禪師法嗣
潤州焦山敏修福毅禪師
湖廣武昌李氏子。年十九。禮荊州承天寺恆印老宿祝髮。抵漢陽歸元受具。。。。。。。。乾隆二年。重住焦山。潤州大旱。師至廣陵。募米三萬餘石賑饑。師無疾而終。全身塔於潤之黃山之南。
好讓人景仰,三萬餘石,就是360萬多斤米,災年啊,這位有大功德的大師是十九歲時在荊州承天寺由恆印老宿剃度的)
(郭都賢(1599-1672),字天門號些庵,益了桃江縣泗裡河譚園村人。十六歲中秀才,十九歲中舉人,二十三歲(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殿試高中進士。歷任吏部稽勳、驗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選司員外郎和江西巡撫等官職。都賢為官清正,吏治嚴明,頗有賢聲。
都賢篤至性,哀樂過人,嚴而介,風骨嶄然。博學強識,工詩文,書法瘦硬,兼善繪事,寫竹尤入妙。僧號頑石,又號些菴。茹苦,無定居。初依熊開元、尹民興於嘉魚,住梅熟菴;已,流寓海陽,築補山堂:前後十九年。歸結草廬桃花江。客死江陵承天寺。
性嚴介,風骨冷然。博學強記,詩文,書法瘦硬,兼善繪事,寫松、蘭、竹尤妙。《益陽縣誌、尚友錄、清朝書畫家筆錄、沅湘耆舊集》。
《中國畫家大辭典》載:“人得其片紙寸素,皆珍藏之”。
郭都賢出家後十九年一直來往於湘鄂間,客死承天寺。)
第六章 隱憂
文衛紀事第一卷 第六章 隱憂 類別:其他型別 作者:菜販阿九 書名:文衛紀事
恆印問,“你可喜歡江容這名字?”
衛九母親馬上讓衛九磕頭謝過大師。.(咳,好象磕頭次數很多啊。但是我仔細想了又想,很窮的平民家庭裡,沒權沒勢又沒得錢,也不打算給學費的,磕頭是最划算最簡單的事吧,自欺欺人的騙著自己說是虔誠。並且就算是現在。都時時有信民對德高望眾的僧人磕頭的。其實我本想很想讓恆印炫耀下才華的,但是一個是才六歲的小孩子,兩個平民家的婦人,兩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吼吼吼,錦衣夜行的苦痛哪,不過大師為人高潔,不會象一般人這樣愛炫)
衛九就趴下磕了三個頭說,“大師,我以後就叫江容了,”站起來後說,“大師,讓我額娘量下你的鞋大小吧。另外,我認得些字了,不太會寫,我幾時來上學?上學帶什麼課本過來?每天上學放學的時辰?”
恆印點頭,“好孩子,是個聰明的好孩子。不用準備課本。每天已時準時開課。申時答疑。寺裡的藏書你都可以看,不可以帶走。以後不要磕頭,行鞠躬禮就好。明天下午申時開始過來旁聽。具體上什麼課明天再話給你聽。今天你們先回家去。”
於是幾個人亂哄哄的行禮,說著不打擾大師清修之類的話,量了腳的尺寸就鞠躬走了。
等江容一群人走了以後,有和尚問恆印主持,“大師,佛門淨地,收女子教學,會不會有不妥處?”立刻有人駁道,“寺裡本來就有課業,信民過來誦經,拜佛,持咒,聽經,研讀經典,有何不可?”恆印點頭,“正是,眾生平等。況我禪宗日漸衰落,內部紛爭不已,臨濟曹洞諍之訟猶歷歷在目。密宗為國教。喇嘛教信徒眾多,信仰虔誠,信民甚至可以傾家供奉。薩滿教朝廷與貴人供奉。我等雖一心向佛,但若不提前綢繆,發展信眾,弘揚佛法,後果不堪設想,必將無立錐之地。”
眾僧皆以為言之有理。
有和尚附議,“前朝了初善禪人,剝紙為骨,以血為墨,刺了經書數卷。是為功德。教化信眾,亦是功德。”
再有和尚說,“雖有佛門敗類,但我等行得光明正大,一心向佛,教化信眾,是有大功德,絕無半絲邪念,又有何人能謗之?”
又有和尚提出既然是僧學,於是不必應付科舉考試之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