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4 頁)
面我不會毀了的,這兩年我雖然出征在外,可每道政令你都有拓副本使人給我送去,我不敢不認真看,效果我也看到了,大梁能在戰場上大勝。百姓佔了很大功勞,而讓百姓這般的,便是讓他們安心的政令,這是一個良性迴圈,我不會做那自掘墳墓的事。”
“你能這麼想我就放心了。到了哪個山頭就唱哪樣的山歌,以後大梁好起來了,你再酌情更改,百姓能接受的。”
雖然這些文書段柏瑜都是看過的,可接下來幾天時間,他還是認認真真的全都看了一遍,嬸嬸處事時他也會豎起耳朵聽,幾天下來,他也就明白了為什麼皇叔會說嬸嬸手裡那一攤子事不那麼好接。
怪不得皇叔曾說他就是想幫忙都幫不上,段家的人,就是再活一輩子都不會從那個角度去想事,每一件事他都能想出另外的辦法來應對處理,可和嬸嬸的方法一比,也許他的法子見效快,但一定不會有嬸嬸的法子那般安穩人心,並且能長長久久的見到成效。
要一個人完全改了本性不易,可只要摸到了標準規則,也就不那麼難了。
四天過後,夏含秋開始將一些不那麼緊急的文書交給他讓他去批示,然後她再根據他的處理方法一一給他分析利和弊,這樣磨了幾天,段柏瑜基本就抓到了精髓。
夏含秋滿意得不得了,“看樣子不用幾天我就能輕鬆下來了。”
“嬸嬸可別現在就想著撤退,我學得再快也不會有嬸嬸做得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學著走仁政的路子,段柏瑜整個人看起來要內斂溫和了許多。
夏含秋正要說話,外面傳來大聲得有些尖銳的聲音,“報,西邊大捷。”
西邊?小舅那邊?夏含秋忙揚聲道:“進來。”
不等人行禮,夏含秋迫不及待的問,“西邊勝了?”
“回王妃的話,西邊數城全部歸入大梁,這是夏將軍遣末將帶給您的信。”
藍玉接過來雙手奉上,夏含秋查了下封口,趕緊開啟,一目十行的看下來心裡就有了底。
“你先下去歇著,兩天後和這邊的人一併出發。”
“是,末將告退。”
“西邊攢在手裡了,小舅的意思是讓彭將先駐守那邊,會亭派文官去治理,他和二師兄帶著兵馬直接往北邊去。”信在段梓易和段柏瑜之間走了一圈,看兩人都面露喜色,夏含秋也很是喜不自禁,親人不但建了功,還都平安,這就是最好的訊息。
“他們三一起還真是個大殺器。”段梓易看向侄子,“分派官員的事你去做,我們不插手。”
段柏瑜只是怔了一怔,便將事情接了過來,他明白皇叔的意思,這樣也好,免得以後有人從這裡做文章挑撥兩人的關係。
“還有一件事。”夏含秋習慣性的揉了揉手腕,“從尚峰遷來的那些人你也可以酌情起用,但是不能大用,他們在秦國做威做福太久了,現在雖然有了點自知之明,但是也難防他們故態萌發,以他們的底蘊,以後修復文化這一塊就很合適。”
“我記下了。”段柏瑜在心裡重重寫下一筆,“我之前翻過官員名冊,要往西邊派那麼多人怕是有些捉襟見肘,是不是再起用一些寒門學子?”
“會亭能用的基本都用了,現在來投的都是外城的人,我倒是有個建議。”
“嬸嬸您說。”
“西邊去有十一城,只有三座算得上是大城,其餘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合並了,派穩重些的人去,然後起用當地的人,這樣也能更快的安撫民心。”
段柏瑜連連點頭,只覺得眼前一片坦途。
369章 一門親
轉眼已經進入盛夏,白天出門都能把人曬化了,晚上即便有風,也是熱的。
府裡到處種了防蚊蟲的綠植,倒也沒有蚊子擾人。
紫雙等人在院子裡擺了涼蓆,上了幾盆新鮮的瓜果便紛紛識趣的退遠了些。
夏含秋抱著早早,拿了個黃澄澄的枇杷剝皮餵給他吃,邊細細碎碎的說著話,如今柏瑜和他們同進同出,又大部分時間處在同一屋子裡處事,夫妻兩人都注意著,不比平時那般隨意了,有什麼事也是回來關起院門說。
“聽念兒說柏瑜這些日子每天都很晚才熄燈睡覺,早上又要早早起床,早先看著覺得柏瑜瘦了些,我還以為是我看錯了,現在看來不是我眼花,他將自己逼得太緊了。”
段梓易不愛吃果蔬,卻知道秋兒愛,看她都沒時間顧自己,便也淨了手拿枇杷剝皮,將果肉一塊塊送進秋兒嘴裡,“累一累死不了人,諾大個梁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