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環境下,也只能得到相當於三百度電左右的能量。”
“熱量歸熱量,熱能是熱能。”
“我所能吸收的熱能是與我的質量成正比的,如果要改變這一點,可是違背了熱力學定律。我說不定要付出超過‘安全儲電特性’幾萬倍的能量,才能具現……”
“不,我只需要加一道‘熱能瞬間轉化為電能’的特性,配合我已經有的儲電特性,似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不用身體吸熱,直接將高溫物質收入腦洞,再進行轉換……”
……
第二十六章 藝術批次生產
表面看起來,探索地底的想法,暫時難以實現,進入地下的成本太高了。
反而探索海底是個不錯的想法,不需要成本,變為黑影人直接下水就是了。
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
如果沒有感知型特性,他去深海,不過是大海撈針罷了,不知道要多久,才會有大的收穫。
相比起來,地幔深層,珍貴礦物隨處可見,根本不用找。
就算他倒黴透頂,去到的地方全是熔岩,那些熔岩,也是相當珍貴的。
每秒鐘一百多公斤的拉取速度,將周圍的物質收入腦中,一分鐘下來,就有將近一噸的高溫物質溶漿。
這些高溫物質熔漿,至少有五千攝氏度,儲存在腦洞中以後有機會便能轉化為熱能,最少也有兩千億焦耳。
用千瓦時表示,即五萬八千度電。
還僅僅是一噸而已,如果白歌獲取的足夠多,絕對是大賺特賺。去到地底所花費的成本,就都收回來了。
這還是沒算高溫熔漿物質裡,是否富含放射性元素,如果有,那麼它的熱量一定時間內是源源不斷的。
運氣好的話,白歌未來一段時間,將擁有穩定的能量來源。
這才是白歌想去地底的最大原因,一切為了能量。
如此比起來,去深海打撈珍珠、寶藏什麼的,反而沒吸引力了。
甚至不是一下海,就能有收穫的,白歌還得為自己弄一個感知型的特性,耗時還長。
花在那上面的能量,拿來去地心探險,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就不知道去地幔下的‘門票’,有多貴啊……”
“但不管要多少消耗,我只要待得時間足夠長,便能收回成本。”
身處在茫茫宇宙中,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