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4/4 頁)
了千萬次!
首都也驚動,派來了專家小組。
不僅如此,還包括許多研究山海經,研究古代地理圖志的學者,也蜂擁而至。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朵花的訊息,網上到處都有相關的無數猜測流傳。
尤其是關於山海經記載中,丹木所具有的御火性。
這到底屬不屬實?丹木是否真的有其獨特之處?
如果有,那這是不是算是神話植物?是不是對山海經諸多無法證實的描述的另一種佐證?
對此花抱有無數疑問的研究員們,開始了對丹木的研究。
關於研究結果,外界並不知曉。
可在中科院內部,卻已經掀起軒然大波!
本來都準備回襄樊市的洛文帝,又被請了過去。
“奇花!奇花啊!你在神農架發現的?具體在哪?快帶我們去!”許多博士研究員激動地向洛文帝問道。
洛文帝有些發懵道:“怎麼了?我可以確定,我發現的地方只有這一株。”
“不是一株不一株的問題,我們要研究它的生長環境!你知道我們提取的植被細胞試驗出什麼了嗎?”研究員說道。
“什麼?”
“抗熱性!那顆紅色果實的細胞結構極其詭異,標本在實驗室裡可以承受一千五百度的高溫!這幾乎是鐵的熔點!”
聽到這話,洛文帝頓時怔住。
研究員又說:“古人誠不欺我啊!哪怕用火焰去炙烤丹木,它也不會有絲毫損傷!難怪山海經記載,可‘食之御火’!”
洛文帝問道:“只是花不怕火燒而已,難道吃了還真能噴火?”
研究員搖頭道:“誰告訴你非得會噴火的?不過丹木的成分可以與人體細胞融合,我們猜測吸收了丹木果實後,人體表面會出現一層高效隔熱物質,它能有效地‘闢火’!”
“古人往往會誇張,說是御火,可其實只是說此花有闢火的作用。可能因此而崇拜此花,認為吃了它可以御火,這不一定是真的。”
說白了,古人撒撒謊,吹吹牛,現代人都會無比包容的。
至少沒有無中生有,丹木是真的不怕火,那麼古人抱有食之御火的幻想,也是合情合理的。或許,食之御火的意思,就是吃了可以闢火。
然而古人可以被包容,洛文帝卻麻煩了。
生存環境?他不知道啊!
如果花只是長得好看,有歷史、文化價值,他隨便說一個地方也就是了。
可現在,丹木的科學價值,卻大於其他價值,整體意義已經完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