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嚴的誓約,並不是非常簡單無腦的權宜之舉,更不是口是心非的虛偽之詞,漢文帝打擊列侯以及軍功爵是因為他本身得位不正,列侯扶起來的天子對昔日的恩人懷著畏懼心理,擔心隨時會廢掉他再扶持一個新天子。
當天子打擊列侯成為慣性的時候,作為基礎的軍功爵距離完蛋也就為時不遠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溫室殿又一次陷入沉默。
這次沉默給人一種窒息感,天子從未想過的難題擺在面前,以至於他產生措手不及的感覺,當初他選擇打擊列侯可沒有思考過這麼長遠。
他覺得自己或許真的做錯了。
“陛下身體恐怕……”
天子長嘆一聲:“你也發現了嗎?也對!恐怕長安城裡都知道了吧!我的身體撐不了太久了。”
“臣斗膽說一句話,陛下應該想一想過身後美名,太祖太宗珠玉在前,難道陛下就沒想過要入宗廟享萬世香火犧牲的供奉嗎?”
疲憊的中年天子忽然睜大雙眼,臉上寫滿了驚訝和不可思議。
——
PS:有書友很反感主角攻擊集權弱化皇帝,請自行度娘【酎金失侯】幾乎把列侯一網打盡,主角反對集權是為為自己負責,不反對早晚要完蛋,漢武帝中期列侯就像廷尉大牢裡的周亞夫,不過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西漢滅亡與大一統無關,與過度膨脹的皇權有關,諸侯王被推恩令給推蠢,列侯和軍功爵在酎金失侯之後徹底完蛋,於是西漢末年諸侯王和列侯眼睜睜看著王莽篡位。
第65章 太子監國
輟朝多日的未央宮再次召開大朝會,天子在內侍的攙扶下勉力入殿,三公九卿領著班首跪拜行禮,當他們抬起頭愕然發現太子劉徹赫然出現在天子的右手領受百官跪拜,這一變化大大出乎百官的預料之外。
“天子攜太子出席大朝會,到底蘊含著哪些政治含義?”
三公九卿們面面相覷,立刻聯想到某種巨大的變化,或許到了攸關大漢帝國重大轉折點的時刻。
天子面色不好,說起話來中氣不足:“朕身體不好,這幾個月乏於問政,讓諸卿受累黎庶不滿,身為天子愧對列祖列宗的期望,朕本應該勵精圖治為漢家長治久安出一份力,然則朕的身體實在不行,侍醫說朕的陽壽不久,或許見不到來年的春天,所以朕有意讓太子先著手國政歷練一番,從今日起命太子劉徹監國,代朕治理日常國政即可,三公九卿列官百僚不得有誤。”
“陛下!”衛綰稽首道:“陛下不可聽庸醫的胡言亂語,陛下貴為天子禍福自有泰一神護佑,又豈是反覆俗子可以看透的呢?”
百官隨即稽首拜下:“請陛下收回成命!”
劉徹的臉色一下變的很難堪,原本聽到父親要讓他監國理政興奮的一夜都沒睡好,結果卻給了一記當頭棒喝,差點讓年輕的太子情緒失控。
天子觀察到他的臉色不斷變化,心中忍不住暗自搖頭,太子畢竟年輕,沒有經歷幾十年儲君的磨練,稜角太鋒銳很難在朝堂上壓住三公九卿,依照天子原本的打算,至少還要讓太子再當上十年的儲君,到那時該有的磨練也差不多都有了,他也可以了無牽掛的去見列祖列宗。
只可惜,時不待我!
“豈有此理!”
太子殿中,劉徹的咆哮聲透過紗帳遠遠的散開。
宮中內侍小心翼翼的避開風頭,跟隨多年的老宦官知道太子的脾氣並不壞,只有少數時候會勃然大怒,次數少並不代表暴怒的劉徹就很好說話,明智的人會選擇主動避開風頭,實在不避開就低頭塌腰裝作自己不存在。
憤怒中的少年太子沒有失去控制亂丟東西,十幾年的儲君訓練告訴他要心平氣和,不要為了一丁點負面情緒做出錯事,他那位執政十五年的父皇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他的一舉一動,從很小的時候所有人都在告訴他必須學會剋制。
韓嫣跟著罵了幾句百官愚昧反被瞪了一眼怏怏退下,汲黯也走進去勸諫太子要有寬宏大量而被轟了出來,公孫賀和鄭當時拙於言辭於是很明智的躲得遠遠的,直到曹時踏進太**才有所改觀。
當他走進去的時候,太子獨自坐在矮榻上生悶氣:“太中大夫,你說朝廷裡的三公九卿為什麼要這樣對待我,父皇的身體不好提出來讓我監國理政,他們竟然毫不留情的提出反對意見,難道他們不清楚我將來要做天子,這樣對待我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曹時聞言立即稽首賀道:“那可要恭喜殿下,朝中百僚如此反應正是個非常好的苗頭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