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2/4 頁)
“不騙人。”
曹時冷哼一聲:“那幫人是在作死!明日我就發出號令,以監造陽陵人口不足為名義,召集天下豪民入京師入住陵邑,家產超過300萬錢的標準太鬆了,足夠他們非法佔田20頃的,這次就改成家產超過100萬錢以上的入陵邑居住。”
第二天一大早的朝會,天子照例沒有坐朝聽政,太子劉徹坐在天子的寶座上代為監國理政。
朝會的內容很簡略,無非是彙報各郡的夏季防汛抗旱情況,再有就是長安城餘下的收尾工作,打掃建築垃圾清理在有條不紊的進行,新長安城外留下一大圈夯土城牆還沒來得及拆掉,拆牆的計劃排到明年春天,由少府發民夫十萬人負責。
到了朝會的尾聲,曹時站出來稟報自己的遷徙陵邑計劃,沒想到當場就有幾個人跳出來阻撓。
“少府這就不對了,陵邑制度自太祖高皇帝創制以來運轉良好,遷徙家資三百萬以上的豪民商賈入京師是常例,你擅自改動遷徙資產的上限有越權之嫌。”
“少府急於立功的心思很好理解,但是為官者切記不可操之過急,治大國若烹小鮮,這麼匆忙行動有違黃老的本意啊!”
曹時忽然發現百官公卿都不太贊同,這和他預料的情況有不小的偏差,預料中應該是十拿九穩的小事一樁,可是滿朝文武都出來反對,讓他十分惱火。
“豪民也是民,他們是老實巴交的百姓,從一粒米一晚湯裡攢下來的家財,少府這樣苛待百姓可不是謙謙君子所為。”孔安國精神抖擻做好辯論的準備。
自從學術之爭徹底失敗,他的仕途之路句戛然而止,在郎官裡備受排斥和打壓不得不轉為博士,只有一心一意要在學術上與黃老派分出勝負,他才有希望重新找回失落的仕途。
直不疑好心提醒道:“少府可能想的有些多,回去想想再擬個奏章遞給太子殿下決定吧。”
他在暗示曹時,面對沒有十拿九穩把握的提議,可以寫個奏章遞給太子批覆,即使被太子駁回也不會被朝中文武百官知道,這樣面子也可以保得住。
“少府的確做的有些過火了。”衛綰也表示不太贊同,衛綰是非常討厭申韓之術的人,看到法家的人就甩冷臉子,當初他就甩過晁錯、郅都和寧成的冷臉子,只不過這三位都屬於臉皮比較厚不怕冷待的人,在他眼裡曹時是在用申韓之術把自己引入歧途。
劉徹很喜歡這個策略,只因滿朝文武都反對才不敢當面支援,發覺丞相和御史大夫也不太贊同,心裡有些著急:“少府,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
求收藏,求推薦!拼命攢稿中。
第91章 朝會衝突
“諸公都看過《論貴粟疏》,所反應的內容恰恰是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試問哪家百姓家資數百萬錢,以民爵之身可以非法佔田幾十頃,還口口聲聲自稱自己是民,這等人可稱作民,那麼耕田不過百畝的小門小戶莫非是賤民?亦或是芻狗?”
曹時幾乎指著孔安國的鼻子唾罵道:“孔家也是豪民,爵位不過是個官大夫,試問你孔家有幾頃薄田?我可聽說你家在魯國有良田數十頃,請問你家的田從何處來?為什麼要非法佔田?”
“你……你胡說!妖言惑眾!我們家詩書傳傢什麼時候非法佔過良田,你堂堂少府貴為九卿怎麼可以侮辱我!”孔安國氣的面紅耳赤。
“如果我有說錯歡迎你指證出來,要不我派人去請魯國的國相田叔寫一封信來做個證明呢?”
“我才不會上你的套,你休想陷害我!”孔安國倉惶退走,到不是他理虧詞窮不敢面對,無奈的是孔家的大事還不是他能作主的,即使他知道家裡有這麼多田也無可奈何,他又不是嫡長子更不是家主,在家裡說三道四很難說要受到多重的家法。
孔安國敗退了,剩下幾撥官僚頓時嚇退不少,許多人都曾聽說過曹時的辯才無礙,不敢輕易和他發生衝突,生怕被揪住小辮子像孔安國那樣落得難堪,畢竟只不過要改個數字而已,沒必要為這點破事把自己坑進去。
“少府,朝堂之上辯論時還請注意禮儀。”
太常利彭祖蠟黃的臉病容滿面,這人七十歲行將就木的老人來歷很普通,但是曹時卻對他非常尊敬,因為他知道利彭祖的祖父利蒼和祖母辛追非常有名,曾幾何時他也曾在馬王堆參觀過這軑候一家幾口的墓葬。
“謝謝提醒。”
衛綰不滿地說道:“少府是九卿之一,怎麼可以當著太子面前大肆攻伐同僚呢?這樣失了為臣者的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