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少府丞張湯正在盯著做,設計了一年多方案推翻好幾次。龍骨和基本結構都琢磨的差不多,剩下的只是處理榫卯和釘子的全新結合,造船的木材準備的怎麼樣了?”
“年初採伐的樹木烘烤晾乾,至少要後年才能用的上。”
“後年?那就多砍點,說不定我們還要在外海航行的大帆船木料,少府正在研製不同於樓船的尖底船,說不定過個兩三年有眉目了就用的上,多砍點好木料運到北方晾乾吧。”
劉陵搖搖頭:“佈置沙羨的產業,還要砍樹伐木。到處都需要時間需要錢,100億錢根本不夠用的。”
“我家庫裡還有20億五銖錢,剩下的只有黃金和白銀了,金銀我到是一點也不缺。這樣你寫個清單給我,到時候我派人給你採購好送到沙羨,給你的120億錢就做南邊需要的佈置吧。”
離開東市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下來不少,曹時心不在焉的眺望著夕陽。他自己都搞不明白怎麼就莫名其妙的變成這幅摸樣,時代好像變了。
天子和朝廷悶聲不吭的抓緊備戰匈奴。除了傻乎乎的清流們還在歌頌太平盛世,許多高官都明白朝廷與匈奴必有一戰。
曹時也在抓著時間不鬆手,自己投資上百億錢打造沙羨的產業鏈條,他看準的是南方的擴張前景,早晚會把沙羨變成一個南北往來的大都會,到那時他的投資將連本帶利翻幾番賺回來,就算賣地皮也早晚會變成億萬富豪,但是他的目的並不是簡單的賺錢。
有錢只是為了實現目標,他的目標是打造向南、向西的兩條漢家擴張通道,本時代沒有人相信打匈奴會有利可圖,天子自己也不相信打匈奴有利益,只是純粹的爭霸思想,強大的大漢帝國要幹掉騎在頭上的匈奴帝國。
列侯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久了,天子對列侯的戒備和提防之心越來越強,至今沒拿掉中尉樊它廣,衛尉莊青翟的九卿只是因為徵三越的戰爭剛結束,對有功之臣的安撫措施不到位,導致三軍怨言頗多對朝廷很不滿,朝廷需要安撫三軍提出來的意見,不能輕易動有功之臣。
再者,匈奴還沒打就自亂陣腳,天子也沒信心用李廣、程不識、公孫敖之流打下匈奴,離開軍功爵列侯們的鼎力支援能否玩得轉匈奴戰爭尚是個未知數,皇帝決定暫時按下矛盾只是權宜之計,過個兩三年準備充足信心提升,說不定皇帝會臨陣換將,或者藉著戰爭對列侯發難。
曹時不會有太多個人危險,畢竟他和天子劉徹的特殊關係擺在那裡,但是功勳列侯集團可就不好說了,曹時若不想做個掉毛的鳳凰光桿司令,就得想方設法保護功勳列侯集團的利益,南下就是他打造的一條利益鏈條,西南夷是下一步擴張的方向。
朝廷要備戰匈奴,三年被不會對西南夷動手,不代表西南夷會安靜下來,滇王對夜郎國的垂涎是世人皆知的,這是個非常好的擴張機會,畢竟朝廷不願意觸動大軍,不代表大漢帝國就沒有可戰之兵,列侯們是一支,刑徒軍團是另一支。
大漢帝國的殺手鐧就是刑徒軍團,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刑徒為主力。
曹時心情沉重:“還要等待三年的時間,如果匈奴人不安分該怎麼辦?三年來得及嗎?”(未完待續……)
PS:今天晚了點抱歉,因為要寫個大章交代清楚首尾,所以晚了點。
第239章 寒冬襲長安
呼嘯的北風夾雜著細小的冰屑傾瀉而下,今年北方的風雪來的格外早,才十月初關中就降下第一場大雪,今年比往年更加寒冷。
武嬰齊走在馬隊的最前面,焦急的催促著:“大家別拖著腳步,儘量走快點!趕在大雪來臨之前回到長安城,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今年是個寒冬!”
“寒冬!”
隊伍裡的人們聞著無不色變。
秦末漢初有過一次短暫的寒冷期,前後不過三十年的時間,至漢惠帝駕崩以來日漸溫暖,每年春天化雪的時間都要提前一些,幾十年來氣候溫暖溼潤,大風大雨的強對流天氣頻繁,很少聽說某地有旱災和蝗災的傳聞,日子比以前過的更好了。
氣候好並不意味著每年都是好時節,比如漢景帝后元二年的春夏之際,頻繁的地震,區域性地區的蝗災和瘟疫出現,證明那年的年景並不好,區域性有乾旱影響當年的收成。
最近幾年的情況是冬天雨雪越來越多,每年冬天長安城的積雪都會更多一些,大量積雪導致春天的汛期洪水也更為迅猛,構成天災的每個環節都在隱隱契合,或許某個時間段就會突然爆發出來。
武嬰齊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