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第4/4 頁)
曹時滔滔不絕的說道:“陛下!文盲太多是阻撓大漢帝國發達的重要絆腳石。假如我們漢家有三千萬識字的農民琢磨新農技,有五百萬識字的貨殖者和百工琢磨新工藝,還有兩百萬識字的軍人琢磨對抗匈奴和南越,那麼我們今天將會比過去更強大,強大兩倍以上。”
衛綰慷慨激昂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古人誠不欺我也!陛下乃千古一帝,受萬世黎民敬仰,如果陛下大力解決文盲之難必將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說說看。”
連同曹時五個副祭酒都鬆了口氣,太學第一次招生的情況那麼糟糕,這還是建立在天量人口基礎上的,要是每年都招生恐怕連一萬人都招不到,若不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太學搞不了幾年就要退出天子的視線,一旦天子熱情減退就很難說重視度有多高了。
為了自家的飯碗和志向著想,五個人都要站在一條戰線眾口一詞,哪怕蕭勝與曹時有很深的矛盾也不會隨便拆臺。
曹時是五個人裡最輕鬆的,他可以不當榮譽副祭酒,願意繼續出把力無非是看重名聲作用,他相信太學一定會發揚光大的,放棄一塊金字招牌無異於丟西瓜撿芝麻,因而為了規勸天子格外賣力。
“百姓日常所需無非衣食住行,吃飽穿暖是基礎,再高點追求是吃的起肉,穿的好衣,閭里的農民過上好日子,更高的是讀書識字能有一技之長比刨食于田間地頭幸福,過上好生活是人的天生本性,倉廩實必然要追求禮節,若陛下能開公學聘師長,教導讀書識字明漢律知禮法,他日長大成材上可以報效天子,下可以安家餬口,豈不樂哉!”
劉徹沉吟片刻點點頭:“車騎將軍說的有理,朕也有意培養百姓識字,然而老子曰,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智,強其骨!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與幾位愛卿的說法有些相沖突。”
曹時的眉頭皺起,瞥見衛綰與直不疑滿臉無奈。
天子第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