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3/4 頁)
一群丫鬟婆子簇擁著她正往書房裡去。
竇明朝他眨著眼睛。
他拱手作揖,作出感激涕零狀。
竇明抿了嘴笑。
魏廷瑜訕然地摸了摸頭。
兩人再次擦掮而過。
魏廷瑜得了竇世英的兩句話,覺得這件事已經過去了,遂去了景國公府,讓魏廷珍幫他請媒人和竇家商量婚期。
魏廷珍知道弟弟剛去了靜安寺衚衕,忙道:“竇大人怎麼說?”
魏廷瑜笑道:“也沒什麼――就是說了些‘百年修得同船度。以後的日子還長著,要學會彼此尊重地過日子’之類的話。”
魏廷珍皺眉:“沒有提嫁妝的事嗎?”
“這不是媒人的事嗎?”魏挺瑜奇道,“我提,不太合適吧?”
魏廷珍氣結。
竇昭年紀已經不小了,魏家有退親的意思,竇世英生氣,譜也擺了,不是應該說些嫁妝什麼的,補嘗一下魏家嗎?
她看著弟弟一副懵懵懂懂的樣子,懶得跟他多說。跟母親田氏商量後,請了延安侯夫人幫忙。帶著官媒去竇家商量成親的日子,媒人則是延安侯和景國公府的二爺張繼明。
竇世英氣得說不出話來了,心裡隱隱為長女可惜。
怎麼就嫁了個這麼不搭調的。
又埋怨起來趙谷秋來過早的為女兒訂下了這門親事。
他對紀氏道:“婚期不急,我請了欽天監的幫著看日子,等那邊回了信再說。”
竇昭出嫁,竇世英一早就請了紀氏幫著主持。
竇家請著說媒的是蔡弼的太太,媒人是楊森和蔡弼。
楊森和竇世樞的私交很好
紀氏和蔡太太商量:“我們家七老爺的意思。等欽天監的日子出來了再說。”
“這樣也好。”蔡太太和丈夫一樣,也是個熱衷於權勢之人,竇家有喜事。她很樂於兩邊遞話。
魏家就等著竇家選的日子。
這一等就等到了立冬。
魏廷瑜急起來。
魏廷珍則恍然大悟。
趕情人家根本就沒忘記當初的事。
她頓時惱羞成怒,道:“他們不是讓我們等著嗎?我們等著好了。”
然後就是臘八。
竇昭的計策奏了效。
滿京都人都在傳魏家不滿意竇家這門親事,要退親。
竇家四小姐來京都快半年了,婚期都沒有訂下來,就是證明。
而當事人通常都是最後一個聽到訊息的。
竇家知道這個訊息的時候,正是春節。
五太太一口氣堵在嗓子眼裡差點閉過氣去。
大風大雪的,她站垂花門口一直等到了亥時,才等到了大年夜進宮陪皇共慶佳節,初一一大早還要上朝給皇上恭賀新春,然後主持了一系列打春牛等慶典的竇世樞。
疲憊不堪的竇世樞揉了揉太陽穴,道:“明天一早我就請了七弟過來說話。”
五太太心中稍安。
二太夫人卻不屑地道:“他那個性子,說了等於沒說。”
五太太和竇世英並沒有什麼接觸,聞言心絃又繃了起來。
她請二太夫人拿主意。
二太夫人嘆氣,道:“要是別的事,還能和壽姑商量,這件事,只能讓他們自己拿主意。”
可若是讓京都的人這樣說,竇家還有什麼臉面可言?總得做點事挽回一下竇家的聲譽吧?
五太太默然。
天寒地凍,竇昭和竇世英在竇世英的書房裡烤紅薯吃。
第190章 談心
紅彤彤的火光映在竇昭的臉上,平日爽朗的面龐此時顯得有些憂鬱。
竇世英用火鉗撥了撥銀霜炭,笑道:“怎麼了?興沖沖地跟著我跑了回來,又怏怏不樂的,是不是覺得家裡不好玩?你也別怪明姐兒,她就是這個性子。你就當是陪我好了。”
因有二太夫人在,大年三十,他們在槐樹衚衕吃得年夜飯,又一起守歲,聽了京都九九八十一寺的報春鐘聲之後,這才打道回府。
竇明卻打著哈欠說太累,回房歇息去了,把竇昭撇在了垂花門口。
竇世英就拉了竇昭到書房裡烤紅薯,還美其名曰“你小的時候,我常常和你在書房裡烤紅薯”。
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記憶出了問題還是他的記憶出了問題。
竇昭在心裡暗暗嘟呶著,長長地嘆了口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