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頁)
原大地各種“道術”盛行,東傳的佛教初始也被人們誤解為“道術”一種,而西域僧人為了傳教,也迎合以“道人”自稱。
所以和尚最開始不是自稱“貧僧”,而是“貧道”也。
佛教最開始的時候,也不是叫做佛教,叫做浮屠教,真正在神州大地立下根是在南北朝時期,受到那些胡人君主的大力吹捧支援,沒辦法,這佛教的教義好啊。
打你一巴掌,你還得把嘴巴伸過來,再讓人打,這樣受盡苦難,死後就能到極樂世界,說不定還能立地成佛呢,世上還有比這更好的教義嗎?這樣的教義,可是那些胡人君主夢寐以求的。
於是乎,佛教發展壯大了,後來雖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但悲劇的是,像梁武帝這樣興佛的人無疑更多,甚至梁武帝直接披上袈裟,皈依佛門了。
後世明朝小說家馮夢龍編輯的《喻世明言》中就有提及,甚至還神話了,悲哀,真是悲哀啊!
一個君主做到這種程度,連天啟皇帝那個木匠都不如,至少人家還能造點東西出來,娛樂大眾啊。
也由此,佛家同王權的爭鋒,同道家的相互詆譭、抨擊的情形,在南北朝時,雙方的矛盾出現到最**。
爭論的結果,有三個,第一:二教合流,稱雄天下;第二個,佛本是儒,殊途同歸;第三個才是佛本是道。
這個結果明顯讓人很不滿意,於是,矛盾又一次爆發了,這次雙方換了個形式,用血來證明彼此的理論吧。
真理在弓箭的射程之內,又一次被史實證明了。
這一次是道教首先像佛教祭起了屠刀。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事實上道教在民間的信徒是一點比不上佛教的,這和雙方的教義有很大關係。
但是道教在整個封建社會的上層,卻是較之佛教更受歡迎的。
這其實很容易理解,佛教的教義,要你忍耐,死後才好入西方極樂世界。
這對於那些大權在握高高在上的權貴們,吸引力就小了許多,否則歷史上也沒有那麼多爭權奪利的了,因為人人都忍耐,甚至期待別人虐自己,成就正果,這世界還不清靜許多?
而道教走的卻是上層路線,老百姓整天想的是富足安康,關心是能生幾個娃,開枝散葉,然後放羊,然後用放羊的錢再娶老婆,生娃,再放羊。
只有那些物質豐富,精神生活卻嚴重匱乏,只能養百八十個小老婆的心裡空虛的貴人們,才想著煉丹長生,天地自然為一體,也只有他們有那個條件,畢竟煉丹的硃砂緊缺的時候可是堪比黃金啊,所以表面上上道家的實力不顯,聲勢較之佛家,遠遠不如,但隱藏的實力,卻絕對不小。
最明顯的就是那南朝梁時陶弘景,隱居茅山,裝。逼不出,就連信佛的梁武帝都親自上山向他請教國家大事,人稱“山中宰相”,可見道教在上流社會的勢力如何了。
而佛教就悲劇了,因為他們走的是下層路線,勢力想要壯大,只有吸納更多的教民,但問題在於教民是不用繳稅的,這才是關鍵啊。
不用說,這是和君主搶錢啊。
斷人財路,猶若殺人父母,這國家要稅收,君主要開疆拓土,守衛邊疆,也要軍士,這不拿你佛門開刀拿誰,雙方一拍即合,於是聯手殺向佛門。
周武帝滅佛之年,毀掉了數百年來所造的一切佛塔,焚燒了無數佛家經典,拆掉了近四萬所寺廟,賞賜給那些王公大臣,充為宅第,以籠絡這些人,換的支援。
整個大周的和尚,因此減少近三百萬,覆軍民,編輯入戶,端的是天大的手筆。
眼看著佛教被摧殘,氣的當時的一個大和尚慧遠直接當面威脅周武帝說:“你今天依仗你皇帝的身份,打擊佛教,好,等你死了之後,地獄裡你就不是皇帝了,到時候看我們怎麼收拾你。”這是佛教和王權赤。裸。裸之爭,也因此,東方才沒有出現西方那種教權壓過王權的事發生。
而在之前北魏太武帝也滅過一次,不過沒有周武帝大而已。
而後有周世宗柴榮滅佛,就是趙匡胤篡的那個柴氏天下。
不過趙匡胤算仁慈的了,不僅沒有滅了人家柴氏皇族,而且還賜了一塊丹書鐵卷,可笑的是,當初柴家後人,就是捧著丹書鐵捲去造趙家的反,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了。
不過,這滅佛的壯舉,李家的男兒也幹過,李治的重孫子輩,唐武宗不僅幹了,還乾的彪悍至極,仿照五胡之時冉閔的“殺胡令”,硬是照搬了一個“殺沙門令”出來。
如果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