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對這個四兒子的寵愛。
也就是那年,年僅九歲的李泰,便遙領揚州大都督一職,此後又兼任雍州牧、左武侯大將軍、鄜州大都督、相州大都督等重要職務,在李治八歲的時候,於貞觀十年改封魏王。
後來,隨著大哥李承乾的日漸墮落和屢教不改,李世民日益失望,再加上李治刻意的低調,甚至自汙去從商,於是李世民內心的天平,便逐漸朝魏王李泰傾斜。
因為四哥喜好文學,後來李世民甚至特准他在魏王府中開設文學館,任他自行延攬天下名士。
這可不得了,許多政治嗅覺比較靈敏的朝臣立刻意識到這是天子有意釋放的一個政治訊號。
要知道李治的老頭,當年還是秦王的李世民,不就是透過文學館,建天策府,拜天策上將,延攬人才、樹立聲望,繼而才取代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最終登上天子寶座的嗎?
如今,李世民這是神媽意思呢?
雪中送炭的少,但世上之人卻從不缺錦上添花的,有心人當然要對魏王李泰趨之若鶩了。
這也是那日在芳林苑,舉行的詩詞會,包括七宗五姓的清河崔氏的嫡長子都出席了,可見李泰如今聲勢之盛。
由於李泰身形肥胖,行動不利索,李世民就格外開恩,特許他入宮朝謁時可以乘坐小轎。這樣的寵遇在滿朝文武和所有的皇子中都是絕無僅有的,李治有時候想想,也是有點嫉妒的,都是兒子,至於嘛。
不過誰叫他自己硬是裝吊,韜光養晦去經商,又怪著誰呢。
那日,在芳林苑,李治帶著武媚娘去恭賀李泰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自從四哥李泰開始編纂《括地誌》以來,李世民給魏王府的錢物賞賜就逐年逐月地增加,其數量遠遠超過了大哥李承乾,如今,賞賜更是達到了讓李治都有點鬱悶的地步了。
所幸,小李同學,十年的經營,身家早已算得上是大唐首富了,也不缺那點小錢。
不過就是兒子對老子偏心有點不滿而已。
如今,李世民又命李泰入居武德殿,以便於平時父子交流。
對於這些做法,禇遂良和魏徵等人深感不安,上疏直諫,表示強烈反對。
李世民迫於大臣壓力,不得不在賞賜上有所節制,特別是李治暗中透露給李世民,李泰造謠中傷自己的事,更是讓李世民收回了讓李泰入居武德殿的成命,讓丫的回家面壁思過了。
估計現在自己這位心眼小的跟針尖一樣的四哥,正恨得自己咬牙切齒吧。
不過儘管禇遂良和魏徵如此,還有此刻的李治也開始著手遏制自己這位四哥的奪嫡勢頭,但畢竟有皇帝老子在背後替他撐腰,所以魏王李泰在朝廷里人氣指數那是不斷攀升又攀升啊,都衝破了泰山,衝破了珠穆朗瑪,眼看就要衝破地球了,誰知被李治同學臨門狠狠踹了一腳,又回家待著了。
武德殿?想也別想。
即使是今日因李治之事,被罰閉門思過,算是小小打擊了一下李泰的氣焰,但仍然有許多朝臣和權貴紛紛向他靠攏,上門“雪中送炭”去了。
曾今的黃門侍郎韋挺、工部尚書杜楚客(杜如晦之弟)如今已是魏王府的總管大臣。
而這兩個人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魏王李泰的利益代言人,儘管杜荷是天下黨的黨員,但在天下黨蟄伏之時,這兩個傢伙,如今正拼了老命地在替李泰穿針引線,甚至不惜以重金賄賂當朝權貴,極力稱讚魏王賢明,說只有他才是最有資格的皇位繼承人。
權貴們為了尋找日後的政治靠山,當然也樂意把他們的籌碼押在獲勝機率更高的魏王身上,其中就有柴紹之子、駙馬都尉柴令武。
短短几年間,李泰就在帝國的政治高層中締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魏王黨”,其政治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兩個字奪嫡。
氣勢盛的,都能燒著別人,所以李治才感嘆,自己這位大哥還真是可憐又可悲,身為太子,最後竟不得不造反來保住權位。
可是,世上是沒有不透風的牆的,紙終究是保不住火的。
如今李泰暗中交結朋黨的行徑,想必很快就會引起了李世民的反感和警覺。
在這件事情上,李治有時候想想,自己這個四哥未免太過操切了。
無論哪朝哪代,一個藩王如果對儲君之位表現出太過露骨的**,而且為了實現奪嫡野心,又在朝中拉幫結派,大肆樹立朋黨,讓李世民心頭很是不爽,哪怕就是李治自己有時候設身處地的想想,也是一肚子火的。
所以李治才蟄伏了十年,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