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頁)
淨淨的,但這很不人道,但在古時候很正常,士兵們執行命令也面色如常。
那唐末之時,黃巢造星斗大磨,將人磨成肉漿,做成餅不是照樣有人吃。
你說他們不知道?紙包不住火,沒有不透風的牆,千年後的人都知道,當時之人會不知道。
吃人肉雖說難聽點,但鬼知道它什麼味道。
那齊桓公小白,還有曹操,甚至岳飛都吃過,五胡之時,胡人軍隊更是成萬成萬的吃,打仗都不帶軍糧的,所以殘忍是殘忍,但千年前,本來就沒有什麼多大的文明,只有儒家才會跳出來講講人道,說說仁義,其他人,呵呵,不提也罷。
接下來王三石和鄭威商量開始分發戰利品,其實這樣的一個小部落實在沒有什麼玩意,一口鐵鍋都算值錢的,不少唐軍都很是沒興趣,根本不去在意。只有隊伍裡兼職火頭軍的騎兵,才會去無奈的背上,不過這次多了一些好倖存的女子幫忙,她們不會什麼廚藝,但煮個東西還是可以的,看得出來,她們想以此換一今生存的機會。
汪洋大海般的晦暗吞噬著天邊僅存的紅霞,紅霞也不要命了,撕掉自己的一隻胳膊送給南面那片雲,砍下半條大腿投進北面那塊天。
幕色越來越昏暗,大口大口地吞噬著黯淡下去的紅光。紅霞垂死了,仍拼力散發著一點點微弱的熱量。
在幕色徹底降臨的時候,唐軍吃飽了,他們剩下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發洩。
整個營地除了死去的,還剩下一百多女人,十來歲的,二十多的,還有五十多的,都是生育過的婦人,承受能力強,否則早已承受不住薛延陀人,死了。
王三石和鄭威,出生軍校,紀律早已深入到血液骨頭中,他們抵足而眠,喝著搜來的茶葉,討論明日的進軍,但同樣他們不會限制士兵的發洩。
這群女人活不活下去,這不是王三石、鄭威考慮的,他們實在沒那個心情和精力去考慮,面且那是次要的。
士兵行軍打仗,需要發洩,後世《康熙王朝》,周培功率領一幫家奴,能連連打勝仗,平亂,靠的是什麼?
第一,殺人,立威;
第二,就是答應他們一旦勝了,燒殺搶掠。
大唐遠征,要將士拼命,靠的是什麼,口號?
那是浮雲,而且只有對軍官實施才有效,因為只有他們才有資格三千里外覓封侯,對於底層的軍士,只有刺激。
豐厚的獎賞,還有此時的肆意妄為,否則整日裡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誰能受到了。
不要以為後世沒有,德軍、日*本軍、美軍,甚至整天同志同志的喊得歡喜的蘇聯軍,從黑海到德國柏林,期間強姦少了?
只要能讓士兵發洩,然後恢復精神,不要錯亂了,繼續去打仗,這就夠了,這才是每個合格將軍應該考慮的,一邊打仗殺人,還有一邊考慮人不人道,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後世天朝的軍隊也是如此,只不過換了一種方式,提高到政治覺悟程度上,不嫁?入黨不可能了,升官更不可能,前途無亮。
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是在這種半強迫的威脅下,來的婚姻,然後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發現數十年來彼此已經深深愛上了,聽來,有時也覺得可笑。
“投名狀”,“戰後處*……”大唐皇家軍校密不外傳的教科書都說明了,王三石、鄭威只是按照教材這樣做,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然,前提是非漢人,對於自家同胞,還是要愛護的,不艙那麼粗魯。
在營地中響起的尖叫聲中,冰冷的天空黑了下來,浩瀚無垠,即便幾百萬噸鮮血灑上去,也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它的徹骨嚴寒。紅色漸漸縮成渺茫的一線,在被黑暗徹底吞噬之前還把最後那點兒紅光與熱量,拋向嚴寒的夜空。
※※※※※※※※可愛的分界線※※※※※※※※
這一章,寫的噁心了,求原諒。
能推薦嗎?!~!
..
第十三章 黃昏下的馬頭琴,老將喪胡塵
“於草原的描述,一首馬頭琴的旋律,遠比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馬頭琴因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東胡時期,叫“奚琴”。
據說,成吉思汗彌留時下的最後一道命令,就是讓樂手拉馬頭琴給他聽,讓琴聲把他的靈魂帶回他出生的草原“…………
然而如今整個北方草原上,唐軍的金戈鐵馬,代替了那一縷悠揚而激越的琴聲傳來,不再感人肺腑,也不再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