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布,為了表示誠摯謝意,元家會在不久之後派出重要家族成員專程拜訪蔣家。”
散落在廣場以及附近四處的人們盡皆駐足,抬頭注視著電視。當螢幕中出現了元啟森的主治醫師,並且親口承認未來的曙光二世病情大為好轉後,激動的人們頓時沸騰。鼓掌、口哨、甚至是用力跺腳的聲音掀起浩大聲浪,差點打翻了廣場之上四周搭著的避雨涼篷。
不知是誰起的頭,從脂玉市各處不斷湧來人群,紛紛聚攏在元學森青銅像下方,向這位為保護天舟殫精竭慮、其後人也繼續造福大眾的偉大老人深深地彎下了腰。有情緒特別激動的中老年人掩面痛哭,心潮澎湃難以自已時還趴在地上嗵嗵磕頭。
當年,若不是元學森堅決推辭,天舟共和國第一任元首肯定是他。他對前來勸說的人們不止一次地說,我是個手藝不錯的好醫生、華夏藥物研究使用成果的繼承者、狂熱的軍械發燒友,但我絕對沒有把國家治理好的大本事,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政客。
偉大的曙光先生,如果不是他研製出了大幅度提升人體機能的各種藥劑,如果沒有他帶領身後團隊嘔心瀝血十餘載研發出機甲,現在的人類社會是什麼模樣,無人敢想象。
所以,儘管天舟有五位封號國民,可在人們、特別是還記得殘酷戰爭的中老年人心目中,曙光先生是唯一。他的封號“曙光”再貼切不過,他的死忠崇拜者更是將他直接稱為——我們的永恆曙光
元慧初掀開車簾,安靜地看著那一幕,臉上終於露出發自肺腑的喜悅笑容。身為元家人,她為她的曾祖父感到驕傲和自豪,更是為自己能有“元”這個偉大姓氏而倍覺榮幸。
元繼明的目光掃過群情依舊沸騰的人群,不知不覺落在夕陽餘暉映照下的元學森銅像上。忽然,他覺得祖父的微笑似乎隱約帶有一絲悲傷。驚駭地瞪大眼,當元繼明再次看過去,眼簾中依然是眉目慈祥、溫和微笑著目視前方的曙光先生。
元繼明心想自己大概過度疲勞,出現幻視了,曙光先生的面容怎麼可能會有改變?他永遠站在廣場的南端,凝視著北面那片建築群。那裡是他花費無數心血建造的醫院,他微張的嘴唇似乎還在唸叨由他自己親手寫下的四個大字——慈心為懷。
為人醫者,當慈心為懷。曙光先生在兩次大戰中活人無數,若不是因為機甲的出現開啟了人類戰爭的新局面,對扭轉衛國戰爭危急局勢具有決定性意義,戰後,最高議會在議定他的國民封號時,也許會偏向醫學這方面。
身為元家的嫡長子,元繼明對元學森的生平可以說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正如祖父大人自己所說,他就是一位手藝不錯的好醫生、華夏藥物研究使用成果的繼承者以及狂熱的軍械發燒友。
對軍械的研究不過是曙光先生的最大業餘愛好,機甲能研製出來最主要的功勞其實並不在他,而是另有其人但這個秘密,元學森在臨終前反覆交待,所有知情的元家人都必須爛在肚子裡,連說夢話也不許提及半個字。
並非當年的曙光先生奪人功勞,而是那位真正的大功臣不願居功、不肯居功。在當時的險惡環境下,曙光先生抗下這個巨大功勞並不是什麼好事。
《曙光》一書裡寫得很清楚,機甲研製出的短短一個月裡,元學森平均每天要面臨五次以上規模不一的暗殺。那之後的漫長歲月,潛伏在暗中的惡毒目光也從不離他左右。世人皆以為元學森積勞成疾、不治而終,卻哪裡知道終於有一次的暗殺得了手,一名為元家服務超過二十年的世僕毒殺了他。
元繼明下意識晃了晃頭,把這些不合時宜的回憶甩出腦海。元慧初注意到伯父的小動作,乖巧地舉起小拳頭給他輕輕捶著肩頭和胳膊。元繼明對她寵溺地笑笑,深重疲憊席捲而至,他閉上眼睛小憩。
大約一個小時後,車輛駛入元氏莊園。暮秋的夜色來得早,元氏莊園已是燈火通明。下了車進入主宅,有僕人上來稟告,說是老先生請大先生回家之後到書房去。元慧初則被要求去見她的哥哥元啟森。
元繼明微皺眉,父親找自己肯定是為了善後的諸般事務,但啟森為什麼如此急切地找慧慧?那些不是小女孩子應該摻合的事。儘管如此,他還是沒有阻止兄妹倆的見面。
與父母經常見不上面的元啟森元慧初兄妹倆,在二人三歲以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由當哥哥的拿主意。別說元繼明,就連身為祖父的元承智和二人的父母也很少過問。沒有人不相信元啟森。
為了掩人耳目,元啟森一直住在設於元氏莊園的特護病房裡,照顧他的人也是最為忠誠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