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嗯?眾人一齊看向這個少年列侯,心想此人與濟陽王少小相識,年輕人瞭解年輕人,說不準真有辦法,目光都透著期望。
張放卻道:“在我說出我的辦法之前,我想知道,史侍中面君,要說些什麼來打動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現在已有廢太子之心,又整日處在傅昭儀母子包圍之中,耳裡灌滿了濟陽王的美言與太子的讒言。世上最強猛的風不是颶風或颱風,而是枕邊風。被枕邊風吹得五迷三倒的元帝,要怎樣強大的說服力與同樣強大的論據,才能把他掰回來啊!
許嘉、史丹互望一眼,目光投注到杜欽身上,而王鳳望向這位首席謀士的眼神,更是充滿信任。
杜欽雖然看不清楚,卻分明感受到那聚焦的目光。他豎起兩根手指,自信滿滿:“兩個辦法,一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二是借力打力。”
張放眼睛一亮:“何解?”
杜欽微微一笑,屈一指伸一指:“孝景皇帝有立膠東王之舊事,吾等亦有孝宣皇帝欲立淮陽王之舊事。”
許、史、王三人互望一眼,俱有驚容,但細細琢磨之後,無不齊聲叫好。
史丹更是撫掌道:“好一個杜子夏,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果然極好。”
張放新年來也頗讀史,一聽此言就明白過來,也暗暗點頭。這招看似冒險,如果物件是宣帝那種強硬派,可能適得其反。但物件是元帝的話,確實能起到震聾發聵的作用,而且以元帝之柔仁,不會引起強烈反彈。看來這傢伙眼盲心亮,對元帝看得蠻透。
“那麼借力打力又作何解呢?”這回問話的是許嘉。
杜欽揖禮道:“此策王公已有定計,可由王公為大司馬分解。”
王鳳呵呵大笑:“子夏休為老夫臉上貼金,老夫還想不出如此妙計,這些定計都是出自子夏。”說罷將杜欽先前所說的“以靜制動”詳述一遍,眾人皆贊,同時也對杜欽這種不居功甚至讓功的舉動暗暗點贊,果然深得謀士三昧。
杜欽一臉雲淡風清,將臉轉到張放的方向,拱手道:“君侯,該你了,計將安出?”
張放笑道:“調虎離山如何?”
“哦,怎麼調?”
“請一位高手出馬就成。”
“高手?誰?”
“射聲校尉,陳湯。(未完待續。)
第二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手快者勝】
諸葛豐興沖沖走在前往未央宮後閣的遊廓上,他剛接到內侍通傳,皇帝有召,請他入宮一敘。
諸葛豐心明肚亮,定是那封奏疏起作用了。他之前一直擔心奏疏會被石顯壓下,又找不到機會面見濟陽王,只能透過下人書信通傳,希望濟陽王與傅昭儀向石顯施壓。如今看來,顯然起作用了。
皇帝病重以後,許多大臣求見都被拒,下旨召見者更是寥寥無幾,如今自己被召見,這說明了什麼?
“孝景皇帝立膠東王舊事……嘿嘿。”諸葛豐想起先前看到濟陽王親筆手書內容,嘴巴動了動,深為自己的明智選擇而慶幸。
走在路上,諸葛豐腦海飛快運轉,等會面君時,如何義正嚴辭彈劾王立,同時巧妙把王鳳牽進來。在此過程中,究竟是採取比較含蓄的方式暗參王鳳,還是擼袖上陣?如何做才能既討傅昭儀與濟陽王歡心,又不至於與王氏反目對立……這個度得拿捏好。
諸葛豐宦海沉浮十幾年,政治鬥爭經驗豐富,他能在司隸校尉這個位置上坐到現在,而且還坐得如此安穩,自然有他的一套。
只是諸葛豐沒想到的是,人算虎,虎亦算人,他已成為長安城裡兩個智士的目標——這兩人無論哪個出手,都夠他喝一壺的,更何況還是同時出招。
懵然無知的諸葛豐,毫無戒心透過森嚴的門禁,踏足後閣。
前方,就是正殿。
後閣是帝王休憩之地,格局與前殿自然大不相同,亭臺樓榭,花樹池塘,小橋流水,九曲回廓。一草一木,匠心獨運,怎麼看怎麼舒服。
諸葛豐不是第一次來後閣,加上心有所思,也沒心情欣賞風景。隨著引路的小宦,踏上九曲回廓,只要走過回廓,登階而上,就能進入後閣正殿,面謁天子了。
當諸葛豐走到一半時,迎面走來一人,負手昂然,施施而行,一個人就把回廓道佔了大半。
諸葛豐眼睛先是一眯,慢慢瞪圓——陳湯!
滿朝文武,諸葛豐最鄙視的就是陳湯。然而,就是這個他最看不起的人,居然得以封侯,爵位在他之上!尤其令人不能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