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2/4 頁)
一臂之距。
這一刻,弓藏的臉色變了。
這一瞬,宜主的雙眸亮了。
宜主本能伸出手,弓藏手臂狠狠往後一箍,只差一指沒夠著。然而如果弓藏不撒手,哪怕宜主抓住藤條也無法擺脫,而且在絕壁掙扎撕打也極為危險。
“我下去。”卓碧海自告奮勇。事實上這會除了他也沒別人了,總不能讓張放這位老大下去吧?
講真,這類“高空作業”的活也最適合卓碧海。這是個在茅屋頂上打鬥都不攪動半根雜草的人,身法輕靈,飛簷走壁的差事最適合他幹了。
張放二話不說,拔劍削下一幅衣袂,順風扔給卓碧海。卓碧海揚手接過,發力一抖,衣袂自行纏繞手掌數匝,然後握住藤條,提著紫英竹縱身跳下山崖。
卓碧海身輕如燕,手掌又有保護,索降的速度何等之快,從崖頂望去,但見他雙足飛點,一蕩再一蕩,眨眼間便追上弓藏。
在弓藏駭然抬頭的一瞬,卓碧海森然道:“要麼放手,要麼死!”說話間,手裡竹杖似緩實疾朝弓藏面門戳去。以卓碧海的手段,這竹杖跟鐵杖沒多大區別,戳實了必是一個血洞。在絕壁被來上這麼一下,下場可想而知。
弓藏倏然陰笑:“你想救她還是殺她?”勐然把宜主當盾牌橫在身前,擋住戳來的竹杖。
卓碧海向宜主使個眼色,大喝一聲:“抓住!”
大喝聲中,竹杖一落,改戳為敲,重重敲在弓藏箍住宜主腰間的手腕。喀嚓!骨碎聲清晰可聞。
弓藏厲叫,手臂一鬆。宜主立即死死抓住卓碧海的竹杖,脫離弓藏挾持。
崖頂上一直密切關注事態發展的張放,一見宜主脫困,立即揚起手裡的龍影劍,當成匕首奮力擲下懸崖。
一道白光閃過,劍尖精準斬中纏在樹枝中央的藤條。藤條堅韌不假,但龍影卻是這時代最鋒利的寶劍之一,經張放如此勐力擲下,所挾帶動能之強,連樹枝都劇烈震動,藤條被斬斷大半,劍身入木三分,穩穩插在樹幹上。
斷裂大半的藤條發出令人心驚的嘎吱吱異響,隨著樹枝的晃動以及下方弓藏的掙扎,斷口與劍鋒不斷摩擦,豁口越來越大……
弓藏抬頭,之前的得意與狂傲早已蕩然無存,眼裡透出深刻的絕望與怨毒,嘶聲大叫:“張放,我在九泉之下等著你啊!”
繃!藤條終於斷裂。
就在墜崖的一瞬間,弓藏做出一個駭人舉動他竟然主動撒手,鬆開藤條,從後腰拔出短刀,對準宜主的身影狠狠扔去。
短刀脫手向上疾飛,弓藏身體向下急墜,山谷間迴盪著他如狼嚎般的厲嘯:“張放我說過要讓如花似玉的小娘……一同陪葬!”
宜主此時背對弓藏,正一手抓穩竹杖,一手握住藤條,根本沒法看到身後襲來的利刃。就算她看到,也躲不過。
但是卓碧海卻看得清楚,電光石火之間,做出一個驚人決定,抬頭對張放大喊一聲:“接住!”手臂叫力,竹杖奮力一挑,竟把宜主纖細的身體高高拋起。
短刀從宜主腳下一閃而沒,打在崖壁,濺起一串火花。
穿心之厄避過了,但身在半空,無依無憑的宜主,驚險之狀並不稍減。
腳下是百丈深淵,身體懸浮在半空,衣袂飛揚,秀髮飛舞,玉臂舒展,柔軀如折舞者的本能已融入血液,即便在此危情之下,宜主所展現出的依然是驚心動魄的美。
這一刻的宜主,如同一隻凌空掠過崖壁的飛燕。
此時張放正提起身邊備用的第二根藤條奮力向宜主扔出,仰首看到這定格般美妙的一幕,心絃觸動,恍然頓悟,脫口驚唿:“飛燕!趙……飛燕!你是趙飛燕!”(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九章 【寧為君侯妾,不欲為帝姬】
一條泥濘的道路,蜿蜒在雲霧瀰漫的群峰山谷間。一支數百人的隊伍,沿著崎嶇道路,逶迤而行。
這支隊伍有車有馬有牛,有騎士有伍卒有役夫,從隊前到隊尾,一熘的各色幡旗,在深秋的寒風中獵獵招展。
在這樣的邊陲小郡,如此規模的騎隊,除了太守幾乎不作第二人之想。不過若有識字之人看到隊伍最前頭騎士執著的認旗,上書那一行繡金大字,便可知這還真不是太守出巡,而是比太守等級更高的大漢出使夜郎使節、富平侯、五官中郎將、侍中張放的儀仗。
十月中旬,張放正式動身,前往夜郎國參加新王繼位儀式。此舉被西南諸夷普遍認為是大漢向諸夷釋放的最大善意,要知道張放可是大漢取西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