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部分(第3/4 頁)
陝。兩路入陝,都要經過山西,但關卓凡決定,完全不搭理西捻,銜枚疾進,在同州、朝邑以北匯合。
這一帶的回匪,正盯著黃河以南、以東的官軍。關卓凡要出其不意,拊敵之背,從後面一拳砸碎這股回逆,然後順勢西進,將全陝的回匪趕到甘肅去。
西捻西竄,根本是為了和回匪搭上頭,如果回匪垮了,西北貧瘠之地,西捻一家子是混不下去的,只好東返。於是不需官軍“兜剿”,山西的危局自解。
然後回軍山東,此時壽光一帶,捻匪入彀,大兵雲集,聚殲東捻的“火候”就到了。
剿清東捻後,再掉頭西向,那時的西捻,孤魂遊魄,不難一舉蕩平。
軒軍其餘各部,次第開拔,分赴山東各地。
終於到了北京。
騎兵團和近衛團大部駐紮在城外一處軍營,關卓凡自帶近衛團一部進城。
一進城先到宮門遞折請安,然後前呼後擁地到了東華門冰盞衚衕的賢良寺。入宮之前,就在這裡休息。
陛見之前,不能回家,這不消說;關卓凡現在的身份,是軍機大臣兼督辦五省軍務的欽差大臣,不是江蘇一省巡撫,也不好再住江蘇會館。
這賢良寺本是雍正年老怡親王允祥的府邸,怡王生前向佛,舍宅為寺,世宗皇帝賜名“賢良”。這處所在既精緻,又清淨,距紫禁城也近,於是自然成為大員述職入覲的歇腳之處。只不過“潛規則”是隻有總督或大學士等一品大員才有這個資格入住。
剛剛坐定,順天府的首縣大興知縣的手本就遞了進來。
原來大員蒞臨,例由首縣做東,備辦供應,“公款接待”。
自然擋駕。圖林跟大興知縣說道:“爵帥跟貴縣道乏!再跟貴縣說一句,爵帥一向不擾地方,貴縣什麼都不必預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辦。”
這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早在大興知縣這個老油條料中,因此這傢伙表面上點頭哈腰,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準備。
關公爺回京了!
整個北京城轟動起來,賢良寺周圍立即喧鬧起來。無數人探頭探腦,想一睹打敗了洋人的大英雄是何等樣的風采?只是近衛團關防極嚴,外面熱鬧,寺裡面總還算清靜。
*(未完待續。。)RT
第十章 嫂姐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黑著,關卓凡便起了身,洗漱完畢,穿戴齊整,手裡拿起大帽子,看著上面的三眼花翎,心中嘿然:這可是同治朝的第一人了。
端端正正地“上頭”。
寅時六刻,出門上了八抬綠呢大轎,兩名宮裡派來的太監前導——這次不是安德海的安排,而是出於“懿恩”。圖林等材官跟著,一行人往紫禁城而去。
進午門,入隆宗門,到了候見的朝房,今兒帶班的御前大臣是醇王。
醇王一看見關卓凡,便呵呵笑道:“逸軒,恭喜!”
關卓凡上前請安,笑嘻嘻地說道:“王爺一年不見,愈加英武了。”
醇王哈哈大笑,說道:“你這話,我回去說給福晉聽去!”壓低了聲音,眨了一下眼睛,神秘兮兮地說道:“逸軒,你們家,還有好事。”
還有好事?“我們家”?能是什麼呢?總不成再封誥一個一品夫人吧?
此時,太監來傳懿旨,著醇王帶領關卓凡覲見。
醇、關二人來到養心殿門口,醇王報名:“一等公、軍機大臣臣關卓凡候見。”
那個乾淨、清亮的聲音今兒分外柔和:“進來吧。”
關卓凡進得殿中,三步走過,雙膝跪下,口稱:“臣關卓凡恭請聖安。”然後免冠叩首。
磕過頭,戴上大帽子,起身前趨數步,在離御前“最最近”的一個墊子上,又跪了下來。
他隱約能夠感覺到黃色紗幔後面,有不平靜的氣息。
還是慈安先開口:“唉,總算把你給盼回來了。”
聲音里居然帶出了哽咽。
這哪裡是君臣奏對的格局?
關卓凡腦子裡飛速地轉動著:她們畢竟是女人。
地位再高、權力再大、能力再強,也畢竟是女人。
還是孤兒寡母、四邊不靠的女人。
而女人,一旦對你產生了依賴,這種心理只會愈來愈重,甚至可能一輩子也擺脫不了。
看來這一年中,真的發生了很多事情。
哥不在朝,朝中到處都是哥的傳說呀。
關卓凡咬了咬牙,好吧,我也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