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3/4 頁)
。小船之上,或載一門炮,或載十餘名槍兵刀兵,懷揣火彈,以數只甚至數十隻小船,像狼群一樣貼近圍攻對方的大船,或發炮,或登船廝殺,或以火彈焚燬。
湘軍方面,也是相差彷彿,大型的長龍和快蟹,亦是作為炮船,真正接戰則依靠舢板和小划船。在這樣的打法之下,每逢大戰,雙方的船隊往往是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官牌峽一戰中,曾國藩的座艦花船,就曾經被太平軍數十隻小船圍攻,他本人跳上來接應的舢板,才逃了出去,座船卻被太平軍擄走了。但到了青山一戰,湘軍卻又依法炮製,把他的座船搶了回來。
可見這個時候的水戰,大船不僅沒有絕對的優勢,還往往會成為攻擊的目標。直至唐正財在太湖造出了龜船,以槍炮犀利,防護嚴密,才改變了這個局面。李朝斌的湘軍水師數次敗在唐正財的手下,也是因為拿龜船毫無辦法,只得龜縮一隅,不敢再出戰。
然而,軒軍炮艦的忽然出現,終於讓橫行太湖的龜船,遇上了可怕的天敵。
愛德華聽了丁汝昌的話,又拿起千里鏡略作觀察,便下達了命令。金臺和百粵兩艦,做了一個三十度角的轉向,斜斜行駛之中,船首和船尾的兩門大炮和左側四門舷炮的炮口,緩緩轉動,對準了正在捨命向前的龜船船隊。
明輪炮艦,因為吃水淺,同時兩側裝有巨大的輪葉,所以不能像普通的風帆戰列艦那樣,在舷側佈列幾十門舷炮。金臺號的火炮佈局,是艦首一門一百一十磅的大炮,艦尾一門六十八磅的大炮,兩側各有四門二十磅的舷炮。這樣的火力,對於太平軍的水軍來說,已是毀滅性的壓倒優勢。
百粵號的兩發定位彈首先發射,片刻之後,霹靂一聲,丁汝昌只覺艦橋大震,金臺號的艦首巨炮噴煙吐火,開炮攻擊。
這一發,打的是實心鐵彈,是破毀木製戰艦的殺器。自炮膛呼嘯而出的巨大鐵彈,轉瞬之間,便正面命中了孫四喜的旗艦。炮彈從前甲板透入,將船身撕開了巨大的口子,以無可阻擋之勢,直透至底,將龜船的龍骨一舉打成兩截。
遠遠望去,炮彈命中之時,船上立刻桅杆摧折,殘木紛飛,不但甲板上的兵士有被拋入湖中的,而且底下的漿手,亦有從船舷的裂口被甩出來的。及至龍骨一斷,便見到這隻大龜船兩端猛地向空中一翹,彷彿是一個人被擊中了柔軟的腹部,痛得縮起了身子。繼而便向回一彈,捆紮固定毛竹的油麻繩索瞬間崩斷,轟然一聲裂響,數百根堅韌的毛竹像一蓬箭雨,飛濺而出,如天女散花般在半空飛舞,而從船上被拋起的人員、斷木,鐵炮,更是如雨點一樣,散落在波濤三尺的太湖之中。
這樣詭異的景象,將太平軍和湘軍船隊的人,都驚得呆住了,方才還戰鼓喧天的太湖戰場,忽然陷入了一時的死寂。
*RS
第一百章 命脈
曾經橫行太湖的龜船,在洋炮艦的面前,居然如此脆弱不堪,最大的旗艦,只一炮就被打得粉碎,勇悍絕倫的孫四喜當場身亡,這些都對太平軍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震懾,船隊的陣型立刻便現出了混亂的跡象,有的船依然在向前猛衝,有的船卻在猶豫之中停了漿,慢了下來。
然而慢下來更壞,等於變成了固定的靶子。金臺號和百粵號上的舷炮開始齊射,太平軍的大船不斷有中彈的,或是破碎,或是起火,更有被擊中了船上的火藥,轟然炸響的。待到龜船上的炮終於可以夠得著洋艦時,整個船隊已被摧毀了近百隻船,十七隻龜船,也只剩下三隻還勉強能夠戰鬥。
形勢完全轉到官軍這一邊來了。湘軍的水勇,一年多來被太平軍欺負得不行,眼見今天是要揚眉吐氣,順風滿帆之下,狂呼鼓譟而前,不僅要報仇,而且要搶著立這場大功。
雙方的船隊,終於糾纏在一起了。側翼的郎國坤,迎上了湘軍的右翼,唐正財的中軍,亦從正面殺入了戰團。近兩千艘大小船隻,在硝煙瀰漫的太湖上展開了廝殺,炮聲、槍聲、艦船著火焚燒的噼啪聲,夾在被西北風鼓起的湖浪拍岸之聲中,驚心動魄。雙方都知道,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特別是太平軍一方,深知此戰若是敗了,不僅辛辛苦苦打造的太湖水軍必將覆亡,而且失去了水師支撐的蘇南數縣,也必將落入軒軍的手裡。因此雖然明知瀕臨絕境,依然不肯退卻,不僅要抗住湘軍的水師,更是寄了萬一的希望,能將洋艦擊傷,逼它退出戰鬥。
可惜這樣的努力,亦歸於無用。兩隻蒸汽動力的明輪炮艦,機動性實在不是風帆木船所能夠比擬的,而打算圍攻的舢板,被洋艦行駛時所排開的波浪一迫,根本連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