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2/4 頁)
國泰的這個“作品”,早被關貝子否啦。
那麼,是那面著名的“黃底藍龍戲紅球”的旗子嗎?
也不是。
這個事,遲一點再說,先說一說威海衛的情形。
威海港呈半圓形,南、西、北三面環山,港口開向正東,南、北兩岸都可設定炮臺;威海衛港口寬闊,這一點上比不得旅順口,但其正前方有一個劉公島,緊扼門戶,劉公島周邊,又有日島、黃島等小島互為犄角,算是另外一種“天然形勝”。
威海港南、北兩岸,和劉公島、日島、黃島等,可以組成交叉火力網,進出港灣的航道,全在嚴密覆蓋之下。
事實上,甲午戰爭威海衛之役,日軍佔盡優勢之下,也未能從海面上攻破威海衛。威海衛的陷落,還是失之於陸地。
旅順、威海兩地看下來,關卓凡豪氣頓生。實話實說,有這麼兩個天造地設、極其合做軍港的去處,老天待中國,算是過得去,我輩斷斷不能辜負了!
回到天津,過來迎接的高階官員中,除了直隸總督劉長佑、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還多了華爾和張勇兩位。
關卓凡不急下船,先叫了華爾和張勇兩個上船。
張勇雙手抱著一個包袱,腰桿筆直,昂然登船,旁人看了都有點奇怪,什麼東西這麼金貴,要張提督親自捧著?
見了面,關卓凡開口就是:“別行禮了,看東西吧。”
張勇笑嘻嘻地將包袱放到桌子上,解開之後,裡面卻是一面摺疊好的旗幟。張勇和華爾,一人抓住一邊,展開了旗幟。
關卓凡的心跳加快了。
長方形,紅底,中間是一條巨大的藍色鯊魚,頭大身小,正從海中躍起的樣子,周身用白邊勾勒。最扎眼的,是它正大張的“血盆大口”——不是形容詞,這張巨口上下都有血紅的口唇,兩列雪白的利刃般的巨齒之間,還吐著一條血紅的舌頭。
巨鯊的眼睛,眼白之內,是血紅的瞳孔。
“紅浪血睛藍鯊”旗,我的海軍旗,中國的海軍旗。
*(未完待續……)RP
第一三五章 血河雪山
海軍旗的設計,一開始,關卓凡就排除了幾何圖形的方案。
採用幾何圖形作為海軍旗的,絕大多數都是從國旗變化而來。少數和國旗無關的也其來有自,比如,俄羅斯的海軍旗,白底,藍色對角線交叉十字,那是有著古老傳統的聖安德烈旗。但中國沒有國旗,也沒有類似聖安德烈旗的傳統,沒有數十年乃至數百年的相關情愫累積,再漂亮的幾何圖形,也不會在受眾心中引起任何特殊感覺。
對,受眾,海軍旗不是關卓凡拿來給自己爽的。那麼,它的受眾是什麼人呢?要透過這個旗子向他們傳遞——或者說,要他們接收到什麼樣的資訊呢?
海軍旗的第一受眾,是海軍官兵。
其他的人,廟堂諸公、老百姓、國外友敵,統統都得向後排。
中國軍官士兵,文化水平不高,且如上文所言,中國尚沒有足夠的“旗幟符號意識”,所以,旗幟上的圖案,必須以鮮明的形象、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不繞圈子不廢話,直接把要說的話楔入受眾腦中。
如此,具體的物體的形象便成為首選。
所謂“具體的物體”,無非三種:人物,動物,艦船和武器。
艦船和武器當然是最直接、最形象的,但大多數官兵看在眼中,恐怕覺得僅僅標誌了他們的身份,未必會引發更多的“深層次”聯想,就是說,還不能完整傳達關卓凡想要傳達的資訊。
人物,頭臉當然不大好上旗子,但部分器官是可以上的,比如拳頭——這個屬於關卓凡的“心水保留方案”,但他打算將之另派用途,暫不放在海軍身上。
就剩動物了。
用龍嗎?這東東倒是在大海里混的,可是,這個時代,普通的中國人看到龍,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皇帝和神仙。
都是拿來磕頭用的。
我希望我的海軍,看到自己專屬的旗職,自然而然,攥緊了拳頭,挺直了腰,渾身肌肉繃起,嘴巴里泛起血腥的氣息,然後,熱血滾沸,殺氣衝騰。
而不是自然而然,膝蓋發軟。
關卓凡理所當然地選擇了鯊魚這個形象,他要告訴他的海軍——中國海軍:你們是海洋中最兇殘的捕獵者,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存在。
把動物搬上國旗、軍旗,司空見慣。獅子、馬、大象、老鷹、蛇,都在旗子上面待著呢,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