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點上來看,就給諸位皇子們帶了個很不好的頭,康熙表面上尊師重教,可是,實際上,只是做表面的功夫,尊師還讓皇子們接受老師的禮嗎?還把皇子、皇孫們都召集起來,看老師挨板子嗎?
這些皇子們在康熙“以身作則”的教育下,對於親情極為冷淡,深刻的詮釋了“天家無真情”的理論,為了各自的目的,不擇手段的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康熙既然召不回胤禩,就打算先期培養胤禩的繼承人,反正胤禩將來還是要把權力移交給他們的。
弘旺就被抓了壯丁,不光弘旺,連弘蛟,弘旭,弘喧都有份,康熙倒是想的長遠,胤禩註定了是兩個國家的元首,剛好又有兩個嫡子,哥倆關係也好,正好一邊一個,將來也可以相互依靠,相互聯手,征服更多的土地和國家。
另外,弘旭和弘喧因為不在大清出生,心裡隱隱的有些排斥大清的生活,康熙也希望透過這一次的事情,可以讓他們有歸宿感。只是兩個孩子還小,不可能入朝堂辦差學習,康熙也不打算早早的把他們立起來,遭到別人的猜忌和暗算。正好,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六旬萬壽節,康熙就把有關典禮的節目安排等交給了弘旺他們幾個。這個任務看上去即張揚又不怎麼顯眼,既可以說是老人調侃孫子故意而為,又可以說是孫子們表孝心無意而為。可是,這個事情重要又繁瑣,關聯到各個部門的調和支配,沒有一定的能力是辦不下來的。
弘旺苦著臉,接下了這個任務,接下來的日子,小哥幾個就鑽進了故紙堆裡,翻過去n多年裡有關康熙和太后萬壽、千秋的記載,即不能夠重複,又不能違制,還要出彩,這是怎麼一個頭疼的差事啊。弘蛟、弘旭和弘喧早就對上書房裡那可怕的一百二十遍給鬧的頭昏腦脹,如今有了這難逢的可以逃課的機會,也不管到底是什麼艱鉅不艱鉅的任務,忙不迭的答應弘旺幫忙。
孩子們接了任務,衛琳琅也不能夠置身事外。康熙的六旬萬壽,舉國同慶的大事,任務完成的好歹,可會出什麼紕漏,都可大可小,衛琳琅可不願意眼看著就要熬出頭了,臨出門一腳栽了跟頭,還連帶著賠上兩個寶貝孫子。衛琳琅絞盡腦汁的回憶前世看過的春節聯歡晚會,又回想從電視電腦上看到過的東西,可惜年紀到底是大了,不僅體力衰退,連記憶也跟著老化了。
衛琳琅苦思冥想了幾天,只記起有個什麼千叟宴,還是乾隆朝的故事,到底康熙朝有沒有啊?衛琳琅不僅心裡埋怨起康熙來,放著那麼多成年的兒子不用,讓幾個還在讀書的小孩子做這麼艱鉅的任務,這不是成心的嗎?但是對這康熙這一張老臉,衛琳琅又發不出來火,到底是生活在一起幾十年了,都老夫老妻一輩子了,他如今過了六十歲,也沒有幾年好活的了,如今不管是他玩兒弘旺他們也好,還是怎的喜歡幾個還在也罷,都由著他去吧。
都有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了,衛琳琅可不以為康熙這一次只是單單的讓弘旺他們表孝心,定是有什麼陰謀詭計等著這幾個孩子,可是憑她想破了腦袋也不可能想到,康熙這是提前為大清培養接班人。
就連胤禛他們也沒有想到康熙的意圖,康熙出人意料的舉動太多了,尤其是前幾年,那些被康熙派出海外學習的人們回來了,他們不僅帶回來一些個海外的先進科學,還帶回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比如,質疑皇權的先進思想。倒也沒有幾個人敢跟康熙叫囂,不過剛好有那些想博得功名利祿的人,極快的就把事情反映到了康熙的案頭,康熙很生氣。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並沒有把散播言論的人像往常一樣殺掉,反而替他開了一所學校,親自賜名“皇家法學院”,後來又更名為“大清皇家學院”,裡面不僅有讓人專門研究那些個歷史和律法,還有一些個上不了檯面的東西,比如,一些個工農小手工藝者堂而皇之的被尊為“學者”。
那些個下九流的東西不僅得到了康熙的看重,還得到了康熙專門調撥資金大力支援,不過,等那些嗤之以鼻的人們用到那些個下九流的人物研究出來的鐘表系列,和能夠發光的留聲的東西時,康熙的所作所為倒是沒人敢質疑了。
其實,任何時候,康熙的命令都不是無的放矢的。以前,總有一些個漢人質疑滿清的正統性,連順治那麼尊崇漢學的皇帝都製造了幾起文字獄,殺了一批人,來震懾那些個敢質疑滿清的所謂“反清復明”人士。康熙前期,也跟順治一樣,鐵腕鎮壓了一批人,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康熙改了行事方法,當底下有人舉報所謂的“疑似”份子時,康熙倒是晦暗不明的讓上摺子的人火速回京。
那人還以為康熙要了解“案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