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3/4 頁)
他心上的那個小姑娘以及小姑娘的家人,終於忍不住,向來沒什麼表情的臉上,也現了一絲淡淡的笑意,一縱即逝。
姬謹行:我就靜靜的聽你們吹。
早已熟知內情的太子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姬謹行,正好見著弟弟臉上那稍縱即逝的笑意,先是一怔,繼而也是挺高興。
他家這個小十一打小就跟常人不太一樣,一副沒什麼感情的冷漠模樣。他曾經跟太子妃憂心忡忡,總擔心他們這十一弟一直這樣冷漠冷清下去,最後落得個孤獨終老的下場。
好在總算有個小姑娘橫空出世,拯救了他十一弟的冷情。
對於方菡娘,太子心情是有點複雜的。
這麼好看的一個小姑娘,就這麼“慧眼識珠”的看上了他們家十一。
太子頗有種自己養的豬終於會拱別人家白菜的感慨。
基於這個思想,太子對方菡娘一方面很欣賞,一方面有覺得有些微妙的對不住人家小姑娘
這個說話有點意思的戶部侍郎,太子是有些印象的。
他隱約記得,他的十一弟,似乎曾在某件事上幫過那戶部侍郎一點小忙。
太子聽了旁邊的人誇了好一通那夥樂善好施的人,聽得他都有些牙酸。
已經知道那夥人真面目的太子難得的主動在朝堂上表了態,他上奏道:“啟奏父皇,兒臣認為,救萬民於冰寒,乃是大功德,大善事,當賞,大賞!”
皇帝正龍顏大悅著,聽太子這般說時,不由得笑著問道:“太子說說看,朕該如何賞。”
太子一句“就把她賞給十一弟做王妃”,差點在嗓子裡直接說出來。
好在太子還是很理智的,他剋制了一下,知道不能這樣直接,他含蓄道:“父皇乃萬民之主,父皇說該如何賞,就如何賞。”
皇帝聽了太子的話又好氣又好笑。
呦,前頭剛說人家救了萬民於冰寒,後頭就誇他老子一句“萬民之主”,意思倒是挺明白:人家救了你的子民,你總不能小氣吧!
其實方菡娘那邊施衣施糧的事,年前他就聽底下探子報過了,但是當時倒是沒想到這小姑娘竟然搞得這麼大,竟然福佑了數萬百姓!
皇帝越想越覺得心裡舒坦。
方菡娘生得那般美,最初皇帝還有點擔心他那小兒子是看上了人家的皮囊,才這般堅定不移的要娶那方菡娘。
自古紅顏多禍水,這個小兒子長到這麼大,有多不容易他是知道的,他是挺不願意清冷的小兒子終於開次竅,就遇上那種仗著自己長得美,行事飛揚跋扈的那種。
皇帝覺得這樣簡直太糟心了。
好在,這個方菡娘是經得住他調查的。
早在姬謹行闖入御書房,同他說非方菡娘不娶的時候,他就暗暗派了一隊人馬出去,把方菡孃的祖宗十八代都調查了個底朝天。
雖說家裡頭的老老小小有些不太省事的,但總體來說,算得上是家世清白,家裡頭沒有說是有那種圖謀不軌的。最好的是,那些不省事的,方菡娘完全能憑一己之力鎮得住。
從方菡娘跟那一家子鬥智鬥勇這些年,還護得一對弟妹好好長大的事上就能看出,這個小姑娘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是個有手段的。
有手段的才好啊,他這小兒子,既不能娶個飛揚跋扈整天惹是生非的女人回來,也不能娶個麵糰似的菩薩人回來。
還是這種又美又有手段心地還挺善良的姑娘,是個良配。
唯一的問題就是,出身實在低了些。
皇帝看了一眼還在下頭各種誇的大臣們,有些糟心。
你們誇了這麼半天,倒是點出人名啊!非得讓朕說出來嗎!
不過聽說數萬百姓免於凍死的皇帝今天心情很好,倒是沒有因為這個生氣。他看著下頭的戶部侍郎,笑道:“愛卿上奏了這麼一樁大好事,倒是說說看,行此大功德的人,是哪一家的啊?”
這時候,朝堂上那些大臣的耳朵都紛紛豎了起來。
其實這些日子,他們各家,多多少少的,都有在路口設定粥棚,他們最初還覺得自個兒挺好的。不過跟人家這一下子庇佑了數萬百姓的善舉一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然,這庇佑數萬百姓的善舉聽上去特別讓人羨慕嫉妒,但是你也得有辦那個事的魄力,還得有辦那個事的銀錢啊
所以打皇帝開口之後,他們就努力靜下來去聽戶部侍郎上奏,看看到底是哪家這麼大手筆。
最重要的是,這個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