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1/4 頁)
,“什麼新城?”宋問古的反應與李佑初聞此事時如出一轍。
李純便將石參政奏疏簡要一說。
“豈有此理。
”宋問古搖頭道,他對此顯然也是不贊同的。
漸漸地;官府打算在西邊築新城的訊息傳遍了大街小巷。府城人對此大都持反對態度;真沒多少支援的。
這樣工程;按慣例多半是採取大戶捐款這種方式。但富商普遍都覺得此事意義不大,也落不下善名,純屬浪費錢財。況且有了城牆還妨礙貨物運轉,花錢找不自在的事情也太傻了。
至於百姓,有擔心被徵發服役的,有擔心為築新城自家被拆掉的;不一而足。
對於這些輿情,李推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準備看石參政再次鬧笑話了。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抽了什麼瘋;非要逆全城勢而動;做官表現魄力也得有個限度罷。前兩次教訓還沒吃夠?
可惜;三品大員的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
這日李佑剛一進衙門,便聽到從分守道發來的一道任命:以推官李佑為協理蘇州築城事。
他當場呆住了,這這這簡直石大人先挖坑再逼他跳而且一定是故意的!
作為得到朝廷授命;全權總理蘇州築城事的道臺大人;石參政自然有權力在下屬中指定一個人來協理。
很幸運;眼中釘肉中刺李大人中獎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
李佑在府衙裡慢慢走動,低頭沉思,卻在甬道上與洪巡捕和胡班頭兩人碰了面。
那兩人見到李推官,連忙抱拳行禮。其中胡班頭討好道喜道:“聽說推官老爺得了道臺官青睞,託以修建之事,小的預祝財源滾滾。”
洪巡捕對李推官與石參政之間的關係稍有了解,聞言便側頭罵道:“蠢才!你懂個球!不見李大人正為此犯了難,弄不好有錢賺沒命花!”
這僅是錢的問題麼?這幫俗人見了工程就只想著銀子,真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也。李佑搖搖頭,回了自家公廳內。
坐在推官廳內,李佑還是長吁短嘆一籌莫展,他彷彿處在了前臨深淵、後有追兵的境地。
追兵自然指的石參政了,這位老大人的心思昭然若揭,李佑即使將智商拉低一半也能看得出來——
若築城成功,上疏奏請又總理其事的石大人自然是首功,在朝廷那裡討個大彩不說,沒準能立碑留名,或新城門起名叫石門以為紀念之類的。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至於在朝廷中基本無話語權的李推官,不過是在石大人領導下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基本白辛苦一場,當了大善人幫石參政爭名奪利。也許會被石大人抓住貪贓受賄的馬腳,去職贖罪。
若築城失敗,石大人自身也不會有實質性損失,最多沾上點好大喜功的名聲,被幾個言官彈劾一下空口虛言糊弄朝廷。
這殺傷力確實不大,畢竟石參政沒要朝廷一分銀子,朝廷自然也只是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不成也就算了,朝廷並不損失什麼,沒必要問責。
但關竅在於,朝廷大概不追究石參政,石參政卻肯定會想方設法去追究協理築城事李推官的責任,這就是一級壓一級。到時候李推官身上敷衍塞責、昏庸無能、貪贓冒侵之類的評語是跑不掉的,或者惹出亂子更好,李大人便可以任由石參政拿捏,直接彈劾罷官了。
要說以上算是後有追兵,那麼前面的深淵又是什麼?簡單說是三條。
首先,築城的錢從哪裡來?鐵公雞朝廷是不用指望了,從來沒有朝廷撥錢給地方修城池的規矩,大概只有兩個例外,京師(當代帝都)、南京(當代魔都)。
按慣例,修建經費還得靠吃大戶或者加派稅賦。作為一個本地人,明目張膽的幹這些事肯定要被戳死脊樑骨,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哪。
其次,城外房子太密集了,毀屋扒房的拆他一千戶(姑且算一千戶)…本地人李推官表示仍然不能承受之重。
其三,在城外物流通暢,官府管教鬆散,隱匿戶口、偷稅漏稅都很便利,誰願意被圈起來整頓?
作為一個出身卑微,沒有功名為靠山,極其依賴鄉土名望支撐做官的本地人,上面三條讓李推官壓力很大,真做下來他還有什麼臉面在蘇州這一畝三分地混?
挑撥李佑與蘇州府士民矛盾激化後坐取漁翁之利,或許才是石參政的真正算計,這樣無異於動搖了李推官的根基。
果然是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李大人仗著本地人望優勢與石參政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