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2/4 頁)
誰不曉得揚州城絕大多數豪宅園林都是他們大鹽商的,李縣尊再苛酷也只針對幾十家大鹽商這個範圍,不會造成全城大面積動盪。李佑會畏懼他們鹽商嗎?無數事實可以說明,李縣尊根本不將鹽商放在眼裡。
榜文中還寫數額待定,對此大鹽商們彷彿看到了一把明晃晃的小刀在身上比劃,就是不告訴你要切下多少肉。
更令人不淡定的是,李縣尊趁著他們猶疑不決時接二連三的出臺法令。誰知道接下來又會有什麼折磨人的東西?
坐立不安的大鹽商們再次不約而同的齊聚新安會館,可是沒有見到關鍵人物金百萬,於是眾人又齊齊殺到金家。
“金老弟,你能管住你那好女婿罷?”另一大鹽商巨頭何員外代表眾人問道。
這個新冒出的女婿在金百萬眼中,就像是甜蜜的毒藥,他苦笑道:“過得幾日,我辦一場團圓宴,與他好生談談,之後再與各位商議。”
感謝無法可依的時代,在轄境內一個父母官的權力若能有效擴充套件起來幾乎是無限的。只要你不耽誤皇糧國稅。不然李縣尊怎能如此隨便加徵銀兩?不過出於穩妥,李縣尊沒有冠以課稅名稱,只叫生養銀、地產銀。
對這些刻意針對寄籍人士的告示,本地人都是抱著仇富心態看熱鬧。李大人折騰鹽商已經成了近幾個月來喜聞樂見的保留節目。
本地人議論紛紛道李縣尊不愧是心繫百姓的清官大老爺,傳言他成了金百萬女婿,依舊如此不留情面的打擊富豪,真乃正直無私李縣尊也!
好罷,這種口碑也是李佑認親的一個小小目的。就連戲文裡包青天砍了侄子包勉才當上了無私典型,李大人也只能找金老丈人晦氣了。
熱鬧還沒有看完時。李縣尊又緊接著發出了新告示,將本來還有點置身事外態度的本籍人震驚了。“凡本次加徵寄籍之銀,半分不留於縣衙,半分不用於上繳。一用於學校生員稟銀加倍,二用於敬濟院撫孤養老,三用於路橋河泊修建,四用於抵消災荒欠稅。五用於表彰義士孝子,六用於補貼里長鄉老耆宿。”
這幾條極其有針對性的條文一出來,立刻全縣轟動。這些不是空口無錢的好聽話,而是李縣尊實實在在的施惠於民。
別的知縣沒有李大人的膽量和魄力,一是徵不來銀子,二是無法扛住上司壓力不上交,所以換了別人承諾這些誰也不會相信。
但現在以李大人的強勢,江都縣衙每年可以多徵收幾萬兩銀子自用,做到告示裡那六條沒有問題。
若讓經濟學家來解釋,李縣尊這些施政措施只是樸素的國民收入再分配,不過在一個縣範圍內確實很容易操作。
至此李大人在揚州城內的聲望立刻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而且是近幾十年來揚州城官員的最高峰,他註定要列入揚州名臣錄了。
江都縣境內識趣計程車紳紛紛集資往縣衙送牌匾。縣衙要發大財了,哄得李縣尊高興,就能給本里本鄉多撥點銀子…
短短兩日內李大人一連笑納了七八塊牌匾。其中有一塊上書“青天父母”四個大字,叫李佑好生唏噓感慨一番。想當年,他曾幫陳知縣掙來一塊同樣字眼的,今天終於輪到他自己給自己掙牌匾了。
更誇張的是,還有提前製作出萬民傘送來的,李大人苦笑不得的嘀咕道,這是詛咒他提前離任麼?
縣衙裡也是歡聲笑語,李縣尊不愧是超級強力大老爺,居然敢大手筆加派徵收至少三萬銀子到縣衙,而且完全不用上繳,全靠縣衙使用。
這樣過手損耗起碼幾千兩,再加上先前截留的本該獻給府衙的規銀,展望未來,縣衙胥吏收入增長兩倍問題不大。
縣衙內外到處可以聽到眾人交口稱讚,李縣尊真是個好官!
與縣衙相比,府衙這邊堪稱愁雲慘淡了。
江都縣將上供給府衙的半年規銀斷掉了,這份額可是佔到了全府規銀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羅知府卻沒有膽量將上供給巡撫的規銀削減或者斷掉,所以只能咬緊牙關將原本該截留在府衙的那部分拿去補上。
又加上縣衙搗鬼,斷了府衙周邊的道路,辦事人流也少了,其他規費也銳減。導致這個月以來,府衙胥吏的灰色收入還不到正常情況下的兩成,怨聲載道那是必定的了。
而且府衙縣衙胥吏都是本地人,之間多有聯絡,府衙人對縣衙那邊是什麼情形一清二楚的。相比之下,簡直要氣死人,一個預期收入增長兩倍,一個收入減少到不足原來五分之一,這怎麼比?
雖然沒有人敢公開指責羅知府,但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