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第3/4 頁)
外,未來的奉議大夫、修正庶尹、揚州府同知、署理江都縣事、兼管府守備司、賜食一品祿、賜金書鐵券、賜鬥牛服、未來錦衣衛指揮使和光祿寺丞之父李佑並不知道他的第二個兒子出世了。
他正在對哀怨傷感俞娘子解釋,為什麼在生死關頭要收俞家村對頭馬家的美nv,以及人不可言而無信的道理。
!#
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
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
話說李佑在盱眙查處了穆乘風謀反案,收繳兵器六把和龍袍一件,隨即將人犯丟給牢獄已經爆滿的盱眙縣看管便無事了。
這時那馬家履行約定,送了位小娘子過來。果然與那王知州小妾體貌相近,雖然布衣荊釵,卻難掩殊色。見慣美人的李佑也不由得讚道“雪膚花貌參差是”,這馬千里倒也沒有欺他。
據說俞琬兒之所以曉得李佑要收馬家美人的事情,是因為馬家族長故意向俞家村炫耀的原因…
李佑又去了趟公館行轅,向楊撫臺稟報了穆乘風謀逆案的結果。不是李大人故意當面炫耀,他沒這麼不知好歹,只是事後彙報乃是官場中應有之義。
不過撫臺的臉色極其難看,彷彿李佑欠了他幾十萬兩銀子似的,這讓李大人感到盱眙不可久留,必須該走人了。
因為這二品大員楊撫臺似乎已經憋悶成快爆發的火山了,李大人覺得自己隨時有可能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雖然他不認為是自己的錯,但繼續與楊撫臺同在一地的話,很沒有安全感,還是早早回到自己的地盤裡令人放心。
再說之前泗州流民又是造反又是送妾的花樣百出,不曉得還會搞出什麼名堂來,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還是遠離這些流民比較穩妥。
總而言之,目前在盱眙明裡暗裡各種隱患太多,理也理不清,趁著大功到手時儘早抽身離開才是上策。
而且李大人考慮到的不僅僅是以上這些,還有關於朝廷封賞的事情。雖然不知這封賞何時會到達,但顯而易見的是,在揚州接受封賞起到的效果最好。
一是可以藉機在揚州城誇耀豐功偉績和朝廷恩典,有助於在本地百姓心中樹立起高大形象,更便於今後治理地方。同時透過誇示功勳,能夠起到震懾府衙、鹽政司和鉅商豪紳的作用。
二是揚州城乃四通八達的繁華都會,江北淮東的風尚之地。在揚州城受封賞的影響力當然比在偏僻縣城大了無數倍,宣傳效果非同小可,李佑不能不看重。
在景和八年十月初一個秋高氣爽的清晨,李佑和他的護衛悄然離開了盱眙,揮一揮衣袖,帶走了滿身功績,卻留下了兩萬多流民。
俞家村早已分批向高郵進發,俞琬兒向李佑問過馬家美人的事情後,也帶著“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個想法離開了盱眙,想必包知州會妥善安置俞家的。
不過馬族長和他的族人們卻仍滯留在盱眙,因為李佑的奏摺中,也為平亂義士馬家請了功,朝廷大概會有點賞賜。馬族長可不想錯過這個,所以打算留於盱眙等到朝廷賞賜後,再做計較。
到達揚州城時,已經開始進入十月中旬。從八月中離家起計算,正好兩個月。
全家見老爺又領進一位頗為奪目的美人,心情各異。馬氏小娘子本來還有點持貌爭寵的心思,但見了李家諸妾個個出眾,又想起暫居高郵的俞娘子,心裡頓時涼了幾分…
程小娘子回房後掏出紙筆,給京師十王府寫通道:但凡老爺每次出門,必有斬獲而歸,去京師得奴家,去高郵得俞氏,去泗州得馬氏,至今家中房舍幾不足用。長此以往,情何以堪…
當夜李佑宿於正房劉娘子這裡。用過飯,他懶散的躺在特製的躺椅上,安逸而舒適。與背靠祖陵死守大堤的驚心動魄比起來,揚州城裡真是一個平靜地方,最多有些待拍的蒼蠅而已。
想起自己的業績,李佑略帶得意的對妻子道:“此次去了淮泗,救了那皇家祖陵,朝廷必有各種賞賜,封妻廕子是少不了的,以後你便是誥命夫人了。當年從你家得了九品官職,如今可是連本帶利的賺大發了,沒虧著你。”
李佑又想起什麼,戲言道:“娘子還須多多努力,若朝廷出了恩典,卻沒有兒子去領,豈不幹瞪眼白著急。”
坐在繡墩上的劉娘子聞言低頭,卻以手掩面,無聲的哭泣起來。李佑愕然,本是閨房說笑之語,卻沒想到自家妻子反應如此之大。
婢女梅枝氣呼呼的將手裡木盆向地上一摔,“老爺說話好沒道理,我家小姐至今無子,難道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