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3/4 頁)
,鄰府松江的人。佔了幾十萬畝地,但聽說被大名鼎鼎的海瑞查辦了。”
“月盈則虧,既然已經光宗耀祖,便不必廣求錢財。除了本鎮和鄰村,就不收田地了。小二還大有可為,家裡不能拖累他。”李父決定道。
卻說頭幾日,上門的都是鄉鄰或者同縣,人物層次不算高,李父應付起來還算得心應手。那接下來的日子裡,附近衣冠縉紳之家前來攀交情時,李父便吃不消了。
更誇張的是,姓李的人多,方圓二三百里內,蘇、松、常、嘉、湖五府裡姓李的大戶人家,只要是自認夠資格的,紛紛到虛江縣西水鎮來攀親敘情。一個世襲罔替的三品勳臣,真是獨一號的江南奇蹟。
李佑父親的學問和見識,終歸限於底層,如何應付得了“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幸虧李佑的好友薛舉人沒有外出遊方,時不時過來幫忙陪客,李父又緊急請了幾個善於談吐的清客文人駐紮家中,這才勉力招架過去。
這種窘狀,讓內心洋洋得意起來李父很苦惱。家裡缺了小二,就沒個能上臺面的人物嗎?
又過幾日,三塊新的墓碑製成了。六品兵馬使李柏一遍遍的審視,看到他的父親、祖父、曾祖名字前面全都加上了正三品的嘉議大夫字樣,再想象自己死後的哀榮,不禁熱淚盈眶。
又一次感嘆,真沒想到快入土時,居然在有生之年可以見到光宗耀祖、顯親揚名的時刻,人生至此,真再無所求。
十幾代人做不成的事情,讓小二在三年之內全做成了,而且做得比能想象的更出色,這到底是什麼運氣…
李佑的父親始終想不通。他一直堅信天道酬勤,人要努力,可是小二從小就是他最瞧不起的投機取巧偷懶滑頭性子,為何就可以出人頭地?難道人的命運都是天註定的?
不,一定是他的勤奮和努力感動了上天,所以才應驗在了小二身上…
安置新的墓碑又是一場盛大儀式,結束後李父回到家中脫下官服,心情一片空虛。
他忍不住對妻子朱氏道:“回來路上我突然想起,李家如今是不是已經到了極點?常言道盛極而衰,又古人云,富不過三代,此乃千古至理,對此我很憂慮…”
“兒孫自有兒孫福,小二不是世世代代有官做嗎,你操得了那心麼?”朱氏將六品官袍接過來,掛在床頭架上。
李父彷彿變得絮叨無比,“可是他那房,一出生就有官做,還不是正經讀書人出身,只怕富貴了也沒心思苦讀。可家裡沒個讀書科舉的總不成樣子,要知道獨木不成林,獨木難支大廈,好漢也需人幫,對此我很憂慮…”
李佐的兒子,年方六歲的李紹騎著木馬在庭院中蹦蹦跳跳。李父眼前一亮,心裡叫一聲這還不晚哪,便和顏悅色的招手道:“乖孫兒,來!”
動輒訓斥別人的威嚴爺爺忽然和藹可親,叫玩到高興的李紹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
“不要貪玩了,我們李家如今也算名門了,你是長孫,要勤奮起來。阿爺我給你請上五個教書先生讓你念書,四書五經每人教你一門。阿爺以後每天看著你念書…”
……'(m)無彈窗閱讀'
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
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
到了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揚州這座休閒城市更是早早進入了年節氛圍中,只有拱辰門外的天寧寺西邊還在熱火朝天的施工shuhaige。
行宮工地上,不但有徵發來的民役和工匠,還找來了幾十個經驗豐富的老農,專司栽種移植事務。時間緊迫,揚州小太守李大人下令要一直施工到臘月二十八,再等到明年正月初五就復工。
這天李大人排儀出衙,要去工地巡視。天氣不算太暖和,不過厚厚的簾帷將氣擋在轎外,轎中還算舒適。
剛出了衙署大門,轎子就停下了,長隨義哥兒在窗邊稟報道:“老爺!有群讀書人在衙門口堵路!”
李大人下轎向前看去,果然看見十來個秀才服飾的讀書人擋在了門口。
衙門口附近永遠不缺看熱鬧的閒人,見此便議論起來。
“看罷,這便是有樣學樣了,上次有幾十個秀才鬧了鬧,李大人讓了步。大家看在眼裡,這後面就學上了。”
“這簡直是蹬鼻子上臉麼?都若如此,李大人可就難辦了。”
這些秀才,李佑眼生得很,他皺眉呵斥道:“爾等聚眾在此、圍堵衙門,所為何來?”
當中有一人遞上稟帖,並昂然作揖道:“我等皆府學士子,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