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2/4 頁)
是壞,自己能不能成為總商,只有金百萬注意到了李佑真正用意所在。
他當即覺察到,擁有半官商身份的總商雖然可以由鹽商公推,但最終由誰來背書,或者說由誰來認可才是關鍵,李佑八成要將這個權力送給他背後那個神秘人物。
能發現這點,也許是金百萬與便宜女婿混的時間長了,思想境界漸漸有所提高,眼界也開闊了;也許是金百萬知道有女婿在,他肯定吃不了虧,一個總商是跑不掉的,因而可以作高貴冷豔清醒冷靜狀,有閒心去胡思亂想。
……'(m)無彈窗閱讀'
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
( 請牢記
( 請牢記
話說李佑丟擲了總商的概念,院內先是沉寂片刻,每個鹽商都在消化這則令人震驚的提議。隨即開始有人交頭接耳,後來聲音越來越大,滿院都是嗡嗡嗡的議論聲音。
別人如何想不知道,但是七大鉅商中的六人,除了暫時化身為清醒冷靜旁觀黨的金百萬,個個露出幾絲嚮往的神情。
富裕到了他們這個地步的,對銀子之外的一些追求更加渴望。比如權力,比如地位,比如榮譽。
李佑提的這個總商,分明就是一種官商,而且是經過官方認證的正牌鹽商首領,更別說還擁有官府授予代管小商的權力。這種名號和地位,比七大鉅商這類民間土叫法吸引力大多了。
除去名聲因素,而且擔任李佑提出的這個總商,從實際利益看有兩點好處。一是放大了自己的勢力,若代管二十家小商,便擁有了二十家的勢力;二是作為一干小商代表與官府打交道,從中可以有些中飽私囊、上下其手的機會。
不過出任總商也有弊處,是要擔起一些責任的。從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替小商向官府當了擔保,萬一小商經營出現問題,總商還得替他繳足官府攤派的課稅。
但綜合起來分析,有實力的大綱商還是躍躍欲試的,哪怕虧空一些也在所不惜。擔心有所損失的,那都是目光短淺之輩,不足以謀也。
當然,還有一種叫做理智的東西約束著鉅商們放飛的暢想。何雲梓作為公會總管,距離李佑最近,上前詢問道:“總商之說,從無先例,李太守因何覺得可以成例?”
“至少本次整飭鹽事,本官精力有限,不受理小商之事,只與總商打交道,所以你們綱商必須推出總商若干,以免耽誤朝廷大事。並且本官會上疏奏請,請朝廷頒佈詔令、給予憑證,以此認可爾等總商身份,憑藉窩本代代世襲,將此變成定例。”
雖然眾鹽商未必對李大人有多少好感,畢竟李佑沒少折騰鹽業綱商,但是對他放出的話,都有種不敢不信的感覺。
李大人到揚州上任至今,法令嚴明,綱紀肅然,神威凜然不可犯。不相信這點的都已經付出了慘重代價,連眾鹽商眼中宛如天上人物的丁運使都要閉門自省三個月去。
放在以前,眾鹽商肯定是先含糊幾句,其後看看鹽運司的口風,現在彷彿只要聽李大人怎麼說就可以了。
聰明人已經想到,如果這“總商”由朝廷來任命與背書,那麼總商與運司打交道,底氣便足的多。雖然還要靠鹽運司賺錢,但不必像當前這般,徹底的卑躬屈膝,毫無反抗之力,這確實未必是壞事。
中小鹽商依舊沒頭蒼蠅般議論紛紛,而大鹽商們只有彼此對視示意了,此事應該很不錯…
不過讓大綱商擔憂的是,同業者大都是徽州同鄉,要將幾分臉面的,不好強迫硬逼。如果三百家小商群情洶洶的奮起相爭而不肯依附,他們也吃不消。能讓小商們服氣的可行性在哪裡?
公會總管何雲梓想至此,又旁敲側擊的問道:“太守意欲設多少名總商?指誰為總商?”
李佑低頭喝了幾口茶,漫不經意的答道:“這是你們鹽商自己的事情,本官怎麼知道。”
“太守意向不明,那我等如何行事?”何雲梓很意外,把全體綱商召集了就僅僅是為了宣佈要有此事麼?這用一紙告示就足以做到了。
李佑將茶杯重重在案上一頓,輕聲斥道:“你們鹽商離了本官就不會做事麼?人都在這裡,推出總商這種事還用本官手把手教你們?”
“還請太守示下。”
李大人仰望遠處,悠悠道:“本官曉得你的顧慮,但一切難題可以用民主的辦法來解決。”
距離李佑較近的人聽到這句話,齊齊一愣,金百萬疑惑道:“民主是什麼東西?聞所未聞。”
李佑聲音帶著蠱惑性,“民主是無所不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