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第3/4 頁)
著別人體察不到他的心血,故而默默無聞的充當幕後英雄,沒有成功快感,但貌似事態有點相反。
問題出在哪裡?那新寧侯的嘴巴不至於如此不牢靠,導致將底細都洩露出去罷?李大人始終百思不解,滿腹狐疑的又去了吏部辦事,順便到文選司左郎中那裡閒談幾句。
果然,又見左郎中笑道:“袁閣老這一記悶棍挨的不輕,必定是你所為。”
在泛泛之交的人面前,李佑不好多說什麼,但與左郎中關係不同,便嚴肅的問道:“左部郎是從哪裡聽說的?”
左郎中對李佑的一本正經表情頗為納罕。“隨口說笑而已,怎的如此認真?”
說笑?李大人很奇怪,反問道:“如此事情。也能胡亂說笑?”
左郎中解釋道:“你還不知道?上次皇極門早朝,我等六部屬官在一處閒談,語及今次內閣之事,有人戲言,雖無憑無據,但知必是李僉憲所為。
我等問其原因,他說內閣變動的好處盡歸於你。滿朝看去,只有你最得利,如此還需要什麼證據?但憑心證也是你操弄其事了,別人誰能閒得費這心。這話在六部之間傳來傳去,當個笑談而已,你何必較真在意。”
這個…知曉情況後的李大人無語凝噎。朝廷中永遠不缺少聰明人啊,就這樣全無證據的胡猜也能猜到真相。
回想起來,話說本次內閣變動,可以總結為三件——
第一件。盧尚書力壓晏尚書入閣。他李佑在中樞有了新靠山極其得利;第二件,徐首輔與彭閣老決裂,他李佑的死對頭遭到削弱。相當得利;第三件,年事已高的彭閣老超過袁閣老擔任次輔,為許閣老復職埋下伏筆。他李佑還是得利…
這三件事,涉及立場各不相同,別人有可能在其中一件上得到好處,但要在三件事上全都得到好處的,貌似除了他李佑一個再無別人。
而且第一件和第二件都是他李佑藉著廷鞫名義公開促成的,但次輔位置易手這件卻讓朝廷諸君莫名奇妙。找不到來龍去脈,只有彭閣老投靠了太后這麼一個很值得推敲的理由。
所以別人閒談說笑時。也就順便將第三件事扣向李大人頭上了,反正李大人已經幹了兩件,不差再多上一件。況且他與彭、袁二閣老關係都很惡劣,也不在乎多這一件。
至此李佑總算明白,原來工部和兵部的官員都是抱著談笑的心態與他戲言,倒叫他如臨大敵一般胡思亂想了半天。
李大人突然神容凝重起來,對左郎中說:“你們所猜得不錯。彭閣老擔任次輔,確實是在下說服了太后所為,沒想到輕易被你們看透了,叫本官何以自處。”
左郎中哈哈大笑,“戲言就是戲言,茶餘飯後徒增笑耳,你胡亂承認也成不了真。”
李佑也相對而笑,一直到出了吏部,他的笑容才漸漸收斂起來。透過這個說起來像虛構、其實是真實的戲談,他感覺似乎悟到了什麼,不禁站在道邊上陷入了沉思。
最近的這段時間事情順利,一切照著自己所預想的發展,自家表現也很突出,但物極必反四個字果然意境深刻,居然出現瞭如此情勢。
這種情勢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從表面上看只是玩笑,此外沒有什麼,暫時也不會產生威脅。
但無論如何都被惦記、處處躺著也中箭,這便成了一個無所遁形的人,在政爭中將是極其悲催的。等若是你在明別人在暗,最起碼失去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能力。
繼續往深裡挖掘,這個情勢又是很微妙也很危險,能出現這種玩笑,那也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才是真正值得重視之處。
戰勝了人,也連帶製造出了這種情勢,不能不警惕。就算能戰勝所有對手,但只要忽略大勢,最終還是必敗無疑。
古往今來多少英雄豪傑縱橫無敵,可是目光短淺幾分,就要以悲劇收場。如楚霸王項羽,此人能夠敵得過天下之人,但卻敵不過天下之勢,一連數年幾乎戰無不勝,然而最後卻自刎烏江。
想到這裡,李佑暗暗做出了決定。
近一個月時間,因為許次輔丁憂去職,他一時間中樞無人,無法在京師官場穩穩立足,所以不得不竭盡全力借用形勢,屢出奇兵不停策劃各種陰謀陽謀。在帶來豐碩後果的同時,這超常發揮也對朝廷上下諸君形成了極大的衝擊力…
如今不利形勢得到扭轉,盧老大人順利入閣成了第四號武英殿大學士,預計和許閣老的盟友、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可以互為臂助,而他本人也該稍稍遠離朝了。
所以重新擔任五城提督,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