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頁)
人都整天笑眯眯的,家裡無人不喜歡他。
文興邦也聰明。可他吃虧就吃在沒那麼會說。一旦兩人犯了錯,他肯定是受罰的那個,哪怕犯錯的不是他。
時間長了,他就不去爭這寵了,反正他也是家裡嫡子,就算沒那麼受寵,家裡也沒人敢剋扣他什麼。
後來乾脆就努力向學。在這上面倒真是讓他露了不小的臉,後來一個名士看中了他,收他為關門弟子,更是讓他在家族地位飆升。
兩兄弟有競爭本是好事,可兩人越來越朝著惡性競爭發展,還是在瞞著家人的情況下。
後來隨著文家女成為繼後,文家在朝堂上越來越勢大,文興傑成了一州之牧,文興邦則在太原坐鎮,並且慢慢接掌了文家。
兩人分開了,按理來說關係要緩和一些才對,文興傑也是這麼想的,可文興邦不那麼看。
表面上看起來他是一家之長,可南朝總共才有九大州,文興傑卻掌管了其中一州,天高皇帝遠的,不知道過得有多逍遙,他雖說是一品大臣,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不能行差踏錯半步,一比較,心裡越加不平衡。
他又羨慕又嫉妒,可真讓他和文興傑換,他又絕不願意。
他只是不想將文家的一點點好處分給那個同母所出的弟弟罷了。
本來他也沒什麼辦法,州牧非詔不得回朝,就連找個茬他都找不著。
偏巧此時文興傑的便宜小舅子發現了那個銀礦,他自知一個人絕對吃不下,便將事情告訴了他。
文興傑知道二皇子需要大筆銀子拉攏人,再說這銀礦交到二皇子手裡,真有事發那天他也摘得清,到底,這銀礦也沒有落入外人之手不是。
他送回去的信第一時間落在了文興邦手裡,大概是位置坐得高了,文興邦膽子也越來越大,野心隨之膨脹,並沒有將這事告知二皇子,可在回給文興傑的信裡卻說二皇子已知。
於是文興傑想盡法子送回去的銀子二皇子一兩都沒得到,全落進了文興邦手裡。
等到這事進行了有一年多的時候,他才將這事告知了老父親。
就算當時文老爺子氣得差點見了閻王,這事也只得這麼繼續下去了,要是這時候他們將這事捅到二皇子那裡,二皇子只會更起疑心。
再說文老爺子未必就沒有其他心思,文家的勢力已經大得迷住了他們的眼,讓天下換個姓,他們也覺得自己未必就做不到。
也怪不得他們起心思,從文興傑送回來的信裡他們得知這座銀礦是他們所知的最大的一座銀礦,不管是以前挖空的,還是正在開採中的都和這座沒得比。
有了一座銀山,有拉攏收買來的各路人馬,有悄悄弄出來的弓弩營,有二皇子這張大旗……
他們越來越有信心。
所以在得知皇帝身體有疾,便設計將太子派去了兗州,在那裡張開大網準備讓他有去無回。
收拾了大皇子,二皇子對付起來要容易多了。
哪想到這一切被人挑破了害他們損兵折將不說,還無意中發現了他們的大秘密。
二皇子知道後有多狂躁他們能夠想像,以後對他們的信任依賴都會大大降低,就是宮中的皇后這次都對他們避而不見,可見氣得有多狠。
可這些都只是一時的,只要撐過去了以後自有法子解決,可他們現在要關心的是,怎麼才能留得青山在。
捨棄文興傑是文興邦提出來的,這也是他一開始就給文家,給他自己留下的後路,順帶還能除了這個紮了他幾十年的眼中釘,一舉兩得。
老爺子到這時候都不知道兩個兒子水火不容,還當文興邦真的是為文家著想才想著要犧牲同胞兄弟,他老了扛不住,天天在床上躺著,將這事交給了長子去處理。
結果,可想而知。
兩兄弟在天牢相見,一個在內一個在外,一個衣著整潔,一個滿面狼狽。
顯然,爭鬥幾十年,文興邦是獲勝的那方。
“為什麼?”
文興邦冷笑,“為什麼?我的好弟弟,我們相爭幾十年,你居然問我為什麼?換成你在我的位置,你不會這麼做嗎?”
“不會,我就是再討厭你也從沒想過要如此害你,還搭上整個文家賠葬。”
“笑話,文家好好的,你不是早知道死的只有你了嗎?你欺君罔上,私吞銀礦,死不足惜,文家已經將你從文家除名,皇上還派了內侍來安撫,又怎會再動文家。”
文興傑滿臉譏誚,他突然覺得和這樣一個人鬥了幾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