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王這般苦心為四皇子找個老臣當靠山,均衡勢力,他心中的王位繼承人竟是劉緋?
我嫁與太子的當天,李青蕾也被一乘轎子抬進了東宮。新房內,太子木立在一旁瞧著我,眼中閃動著不甘與恨意,我心裡頓時很不舒服。我知道他愛上了李青蕾,想立她為正妃,卻又無可奈何。我和李青蕾同一天嫁給他,按規矩今夜他要與我度過,但他心裡肯定放不下李青蕾。我有我的驕傲,我才不要勉強一個不愛我的男人。於是我溫柔地賠罪,道自己偶感風寒,身體不適,適時地讓他大舒口氣,急不可待地去了良娣那裡。我“病”了七天,他才問候了我一聲,且還是不得不問的模樣,讓我大怒,乾脆病了又好,好了再病,徹底讓他放放心心高高興興地與李青蕾纏綿去。
在太子心目中,我是仗著王家勢力讓他不得不立的太子妃,而那個胸有丘壑、氣度不凡的良娣才是他真心所愛,況且,她的美貌也勝我太多。能否得太子寵愛,我不在意,但是我在意我的地位,我將來的權力不容李青蕾分享。
知己知彼已成了習慣,我情不自禁就注意到這個琴聲連我也能打動的相府千金。然而,她再不撫《秋水》,我見她琴技雖不凡,琴音中卻再也沒有了那種心有嚮往的風華氣度。每當我沉思於她的琴聲中時,我的目光總能捕捉到李青蕾眼中的慌亂,這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
太子大婚後不久,就是顧相千金結縭。太子夜宴四皇弟,我藉機試探李青蕾,沒想到竟引出了她的妹妹李青蘿。她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那曲《廣陵散》一起,我就想笑,她才是那個真正撫《秋水》之人。好一場夜宴,好一場戲啊。太子起了疑心,李青蕾毅然斷了再撫琴的念頭,這個我很欣賞,不給任何人再試探的機會是最明智的。還有四皇子,五年不見,他還是如當年在涼亭讓棋一般在太子面前隱忍裝蒜。安清王府小王爺劉珏倒是膽識過人,相府三姐妹內訌,禮部侍郎成思悅乾脆果斷……
而我選擇輔佐的太子,竟似沒有一點判斷力,當那麼多官員家眷當庭發作。唉,換作是我,我會好言勸說,等宴席散後再細細問明情況。若真是青蘿害她姐姐,悄悄通知了李相便是,犯不著這樣,這不是直斥李相無家教嗎?好歹那是朝廷的右相啊。
《蔓蔓青蘿》第四十五章(7)
那一晚,因為我一個小小的提議就看了這麼一出好戲,實在興奮,在王宮裡待著太無趣了。我提點太子,以小王爺劉珏的表現,以後他說不定會多個同族連襟。太子馬上對青蕾體貼有加,對這樣的男人,我只能搖頭。是夜,他竟跑來我寢宮,想要留宿。他以為他是誰?想寵愛於我報答我的提點?我囑宮人攔了他回去,他沒有半點生氣和懷疑。
實在睡不著,我披衣起來,遠遠地聽見簫聲從玉璃宮傳來,是四皇子的簫。簫聲嗚咽,帶著萬千愁緒。聽說四皇子幼年喪母,他是前皇后嫡子,本來是尊貴無比,卻瞬間成了我姑姑最討厭的人。寧王不敢得罪王家,四皇子也就成了宮裡最受冷遇的人。
他的簫聲洩露了心裡的愁緒,隱忍著的一切似乎都透過簫聲發洩出來。我不禁好奇,他在忍什麼?為什麼要忍?那簫裡的哀怨是這般明顯。我笑了,囑手下細細調查四皇子的一切。這一查不打緊,單就治下嚴謹這一點,就足夠我明白許多事情。我想他一定存了和太子爭天下的心,可惜他現在沒有實力。
我故意出言試探太子:“今我寧國國富民安,太子登基以後最想做什麼?”
劉鑑答我:“能與愛妃蕾兒相伴,國無禍事,便是孤王之幸。”
我只能嘆息,就算以後我成了皇后,他多半和寧王一樣,絕不會輕言征戰,更不會讓我這個一國之母上戰場,我心裡一下子鬱悶至極。跟一個不愛我的男人,一個我不欣賞的男人過一輩子,我這一生就這樣了嗎?父親說,等我有了子嗣,就能慢慢地把劉氏的江山變成王氏的江山,然而,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劉緋大婚那天,我睡得很晚,宮侍引著我在月光下順著小徑散步,不知不覺走到了玉璃宮附近。我囑她們熄了燈籠獨坐在湖邊。月光下的碎玉泉在宮裡形成成小小的湖泊,閃著光,安靜美麗。我突然瞧見一角紅衣從宮牆外飛身躍入,飄進了玉璃宮,不多時,那簫聲又起,淒涼感傷又帶著沖天豪情。
新婚之夜劉緋出宮所為何事?他似很激動,簫聲洩露了他隱藏多年的心事,我聽出了他心中的殺戮之氣。我禁不住笑了,我選他,我賭他一定會接受。
過了兩日,我故意找了個空,似是無意地在他習慣走過的宮中小徑上遇到了他。他對我很禮貌。若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