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歷史的意義(第1/3 頁)
喬恩中校的策劃,給巴克納提供了新的思路,讓他找到了援救琉球平民的辦法。
但還有一個難題,那就是不知道日軍什麼時候會對平民展開屠殺。
飛機的起飛十分麻煩,總不能讓飛機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在空中盤旋吧?
最後還是足智多謀的喬恩中校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拜託尚希和她的同伴,攜帶訊號槍在日軍預定的屠殺地點附近隱藏起來。
一旦發現日軍要展開屠殺了,她就往空中傳送訊號。
美軍則在懸崖外的海里,停留了一艘潛艇。
接收到她的訊號之後,就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到巴克納這裡。
然後巴克納就可以指令美軍的戰機起飛,在最快的時間趕到事發地點,把琉球平民的傷亡降到最低。
事關救助自己的同胞,尚希義不容辭。
從美軍的手裡學會了訊號槍的使用辦法之後,她和同伴又趁著黑夜穿過了日軍的封鎖線,在那片懸崖附近的礁石堆裡隱藏了起來。
他們足足隱藏了兩天,雨過天晴,日軍果然開始了行動。
當首裡城中濃煙滾滾的時候,尚希就知道,屠殺真的要發生了。
等看到無數的同胞被日軍驅趕著,往懸崖那邊行去的時候,尚希不敢怠慢,趕緊發『射』了訊號彈。
資訊的傳遞十分迅速,巴克納得知訊息後,立刻指令早就做好準備的空軍出動。
美國空軍也已經得到了訊息,知道他們這次是要進行人道救援。
歷來以拯救世界為己任的美國大兵們,迸發了前所未有的熱情,作戰的效率非常高。
日軍的屠殺行動剛剛開始不大一會兒,無數的美軍戰機就飛臨了事發現場的上空。
都不用刻意瞄準,懸崖邊的空地上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是最好的指引。
不過美空軍倒也沒有蠻橫地直接投擲炸彈。
因為那樣一來,肯定會有很多的無辜平民死於轟炸。
他們此行的目的,可是為了救援,而不是幫著日軍進行屠殺的。
所以到了這裡之後,美軍的戰鬥機率先行動。
『性』能十分優越的p51戰鬥機,頂著巨大的重力加速度從高空中俯衝而下。
他們沒有使用炸彈,而是隻動用了機槍。
在地面上『亂』糟糟的人群中,日軍的軍服格外明顯,這給了美軍飛行員提供了最好的指引。
p51戰鬥力一路飛馳,在地面上留下了兩道清晰可見的機槍掃『射』痕跡。
凡是在這個痕跡上的日軍士兵,無一例外全都被打成了篩子。
強大的12.7毫米的重機槍子彈甚至可以把人體打成兩截,但讓人卻一時不死,無力而絕望地癱倒在地上哀嚎,更增加了恐懼感。
美軍有針對『性』的攻擊,讓日軍大『亂』。指揮官和士兵們混作一團,什麼也顧不上,一窩蜂地往工事方向跑去。
而沒有了日軍的管束,無辜的平民們趕緊抓住機會,也往四周『亂』跑。
不過他們不像日軍,沒有工事可以躲避空襲。
但作為當地的土著,這些平民們也有自己的方法。
而且既然已經知道了日軍要對大家展開屠殺,他們自然不會傻傻地再跑回首裡,等著日軍的屠刀再一次降臨。
當下,在幾個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組織下,逃過一劫的琉球平民們很快匯聚成一股洪流,往海岸線的方向跑去。
當前的情況下,自然是離日軍越遠越好。
美軍先是用戰鬥機剝離了日軍和平民的界限,然後準備多時的轟炸機開始派上了用場。
無數的轟炸機帶著轟鳴,往這一片區域開始無限制地投擲炸彈。
只是這個時代的轟炸技術,可沒有衛星定位,也沒有紅外製導等先進技術。
所以從幾千米的高空扔下來的炸彈,光憑機械瞄準,那精度可想而知。
因此當炸彈落在地上的時候,這一片區域內的所有人,都只能是聽天由命、不由自主了。
成片成片爆炸的火花沒有放過一寸土地,任何出現在爆炸周圍的人,全都無法倖免。
數不清的日軍士兵死於轟炸之下,同樣也有很多的平民無辜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可不管怎麼說,因為美軍的突襲,讓更多的琉球平民免於死在日軍的屠刀之下。
這個結果,遠遠要比美軍無動於衷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