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再加上又喜歡模仿以及心裡上推崇五姓七家的思想,這幾年的科舉,其實更多的還是出自五姓七家。
何況現今的考試科目: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科目中,明法、明算、明字又不為人重視,所以大部分人又都是出自於明經、進士兩科。
朝廷也無法限制文人士子的嚴重偏科,於是沒幾年的功夫,基本上明經跟進士則就成了常科,也讓文人士子們削尖了腦袋,扎堆兒往裡面衝。
而這也是造成了大唐官員嚴重偏科,在創造社會發展進步的道路上,嚴重的拖後腿,不過也就造就了一大批的詩人,以及流芳百世的詩賦。
進士基本上就是吟詩作賦,所以進士能夠及第(中選)者居多,不但造就了大量的詩人,也造就了大唐朝堂之上整體偏科嚴重,軍事實力大幅度下降。
明經分帖經與墨義兩種,帖經就像是上一世的填空題,《禮記》或者《尚書》、《春秋》又或者是《論語》等經書,翻開到任意一頁,把中間或者上下部分蓋住,你只要能夠準確無誤的填上來即可。
墨義便是讓你給一本經書的一句話或者多句話做註釋,做的好自然分就高,做的不好分自然就低,存在著很大的人為漏洞,完全靠判卷者的主觀思想來打分。
揚武跟著李弘一路走來,聽著李弘一路上唸叨著這些科舉制度的利弊,以及對文人的不滿,但身為一個太監,他也不敢說話,只能是聽著太子殿下跟話癆似的一個人唸叨。
“狄仁傑就是以明經及第的吧?中書省中書令裴炎也是吧?三省六部好多人都是吧,反正不是明經就是進士及第,要不就是五姓七家推舉的。”李弘沒頭沒腦的問了揚武一句,又開始自個言語上了。
“是……是吧。”揚武有些結巴,內侍省的太監,沒有一個人不知道,太子殿下最恨的就是太監過問、閒談朝堂之事了。
“過兩年看我的崇文館吧,一定要出幾個人才才行,但恐怕明經、進士是沒戲了,其他的幾科或許還行,姚崇、桓彥範或許可以,但從明經或者進士及第,以後還能指望他們有些血腥氣嗎?”李弘痛苦的搖了搖頭,身後響起了孫思邈的聲音。
李弘扭頭看了看,並沒有看見裴婉瑩的身影,便不由眼神冷冷的打量了幾下孫思邈,責怪之意頗為明顯。
孫思邈笑呵呵的走過來,賠罪道:“殿下勿惱老道,是婉瑩主動要留下來學習一些消毒,跟處理傷口的法子。特別是你那些兵士,都很不錯啊,一個個都很有治病救人的天分,婉瑩那丫頭,一下子就被震住了,我走的時候,還在那裡目不轉睛的學呢,而且我們查驗了,一些人有您說的那些症狀,一些人沒有,現在由婉瑩那丫頭帶著幾個兵士,開始更細緻的劃分百姓。所有的利害關係老道也說了,百姓們也都不再心生惶恐了,你可以把各個要道上的兵撤了,免得再引起百姓惶恐。”
李弘淡淡點了點頭,看了一眼揚武,說道:“還記得那個逃跑的人嗎?就是被孫神醫在河邊碰見的?”
“奴婢記得。”揚武看無外人,又忘了自稱。
李弘沒追究他,兩手背在身後說道:“告訴無法無天,找人看住他,十五日後,如果沒有感染天花,送入縣衙。”
“為何?您這是哪一齣?他犯何罪了?”孫思邈有些搞不明白李弘了。
難道就因為那百姓給自己傳遞錯誤的資訊了?所以太子殿下要給那百姓治罪?以儆效尤?
李弘正色的看著孫思邈說道:“如果不是他,或許我們現在已經在牧場,已經切下了牛痘,已經想出瞭如何使用牛痘治癒天花的法子了。因為他的造謠生事,我不得不帶您來到藍田縣,看看朝廷是不是打算讓他們自生自滅,這樣您才能相信我說的,牛痘可以治癒天花。”
李弘看著孫思邈發愣的神情,繼續說道:“難道老神仙您敢說,剛才在河邊碰見您時,我說牛痘能夠治癒天花,讓您立刻前往牧場,您會答應小子的請求,然後就前去嗎?不會,您一定會先看看百姓是不是如我說的那般,朝廷有沒有放棄他們。所以在河邊,您不會相信我說的話,您只是因為小子是太子,沒有當面提出懷疑罷了,而您,一定會堅持先來藍田縣看上一眼的。但救人如救火,晚一個時辰,晚半個時辰,那些已經得了天花的百姓,那些正在病重之中,在死亡的邊緣垂死掙扎的百姓,他們是無辜的,我不能因為他的造謠生事,延遲了治病救人,讓他還逍遙法外,所以小子只能是出此下策,以儆效尤,給垂死掙扎的百姓一個交代,也同時警告那些還想要出逃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