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3/4 頁)
。”
老四指著這位:“不懂了吧,不懂了吧。您弄一個鐵塊扔水裡那肯定得沉了。可是您弄一鐵桶放水裡,他就能飄起來。這大鐵船就是這個理。以前我們不懂。後來在澳洲人家用鐵桶鐵碗放在水裡給我們看,我們才明白的。人家澳洲人說了這和瓷器的道理一樣,您弄一塊土坯仍水裡鐵定沉了,但是瓷瓶瓷碗就能漂在水面上。”
大家看早去了澳洲幾個月的老四,現在人也胖了,說話中氣也足了。那是去年那個頂風退三里的隨時有可能變路倒的老四。
天天白米飯這種誘惑對於平日裡只能用地瓜秧紅薯粥充飢的農戶來說,還是有很大的誘惑的——明朝末年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已經有種植,不過大約是種子水土不服的原因,產量遠沒有後世高甚至也不及原產地美洲歐洲。大家願意種植的原因無非是這些作物不用佔好地,坡地等田邊地頭的種上就行了。
直隸山東這一塊是北方向澳洲移民的重災區,經常是幾個人回去一說,經常是整村整村的佃戶都跑光了——別說那些佃戶。就是自耕農以及一些小地主聽說了澳洲那邊的生活水平也恨不得立刻賣了地,跟著去澳洲。只是這些有產者,一想到賣地賣房這種對不起祖宗的事。還是忍住了衝動,雖然這些年年景不好。不是旱災就是蝗災的,可是架不住人家還是想守著這裡。
真正受損失的反而是那些大地主。這些跑了的佃戶不少還欠著一身自家的高利貸不說,佃戶都跑了明年的地誰來種啊。雖然說這年頭不缺流民,可架不住這些剛剛成為佃戶的流民也經常在澳洲人的大鐵船停在附近後來個全家消失。
明朝末年的地租極高,佃戶往往要上交一半的收成,還要擔負著國家的皇糧國稅。一旦受災就要像地主家借高利貸才能渡過去災年,至少高達三分利的高利貸是別指望佃租農田這點收入還清的,往往一年下來交了租子皇糧國稅以及還上去年的債務後,不到冬天全家就沒得糧食吃了,一年下來辛辛苦苦全都便宜了別人。連年受災的話那就更好了,只怕一家人都要成為地主家的奴僕了——若是主家不肯收那就得賣兒賣女。
不過這種趨勢只是小範圍的,大明朝因為是按人頭收稅的,這人口從來就沒有摸清過。大部分地方上,在洪武年這等太平盛世之後官方註冊人口數目就開始逐漸下降,少了的那些十有**是跑了。不過這人口只能少不能多,官方的魚鱗冊上多出一戶來,就要多交一戶的賦稅,這一點下面的衙役們最清楚不過。
明末有多少人口,這個只能估計,廬山號上面的估計數字是比較保守的,認為明末至少有一億人口,所以對於每次移民幾千戶那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這點數量對於一億的基數才哪到哪。
明國政府從各方面也給了穿越眾們不少教育,從歷史書上看來,崇禎年間的明末應該是一個腐朽暮氣沉沉的帝國——當然,這可能是因為被滿清的文字獄騙了。現在明朝政府給廬山號穿越眾的印象是,雖然這個帝國有各種各樣的疾病,但是學習新文化吸收新知識的做法是一點都不落人後的。
自從洪承疇的新軍大捷後,緊接著廣東就建立了裝備澳洲火器的新軍,等這次澳洲人北上的時候,明國政府等在天津的使者已經恭候多時了,就是為了採買澳洲人的新式火器,建立更多的新軍。
大家這才想起來,雖然都是帝制的王朝,可明朝畢竟還是封建社會而且是有著資本主義萌芽之稱的明末。那清朝是奴隸社會,沒錯。就是你入了漢八旗也是主子們的包衣奴才——想一想一個人口上億的奴隸制社會還真是讓人不寒而慄。更可怕的是他們為了加強奴隸社會的統治力度,禁止新的文明對王朝進行衝擊——其實這招對統治階級來說是沒錯的。後世仿照西洋的新軍建立起來,第一件事就先把清廷推翻了。
看來這清廷也不是傻子,不過也怪不得戴梓發明了連珠火槍還被充軍發配,就是因為滿清騎射得天下,還想著騎射坐天下,若是這連珠火槍的技術早早發明出來,只怕這清朝早就被推翻了。
這一次澳洲人乾脆自降了1628式火槍的價格,用更低廉的四十兩一支的價格賣給了明朝政府八千支澳洲快槍——這也是回了青年城討論之後的結果,如果明朝能夠撐下去。那澳洲人暫時不會介入大陸的戰事。澳洲貨只要保持足夠的利潤就行了。
現在包括廬山號上面誰也不知道明朝會因此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是至少袁崇煥想要矯詔殺毛文龍的毒計暫時不能得逞了,這次澳洲人除了給皮島帶來幾千噸越南大米之外,還在附近的海域給皮島抓了二百幾十萬斤的漁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