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頁)
一個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聯隊組成的混成旅團。這點兵力岸防的防衛力量和本島當然沒法比,這裡只是中央軍嘴裡的一塊肉,只是人家還沒有決定什麼時候吃罷了。
大本營中也有人異想天開,提出過用琉球加臺灣換陝北的提議——鬼子本身就是島國總不會去想著移民另一個島國,要換肯定是想換一塊大陸的,還是一塊沒有一年幾千次地震海嘯颱風的自然災害的大陸才行。但是奈何人家現在根本不想和你談這個計劃也只能是無疾而終。
現如今,岡村寧次一數手中的部隊除了第三師團還有十四個師團,只是能指揮的人馬少了一小半,只得三十餘萬,這還是從呼和浩特送來兩次共計五萬補充兵後的結果。
可是呼和浩特那邊的臨時大本營也在忙著和山西內蒙的幾十萬華夏軍隊亮肘子擺架勢。不可能像以前一樣無限支援陝北了。(未完待續。
;
第一百九十六章 紛亂的人心
其實鬼子不知道現在呼和浩特那邊反而安全的很,別看有十七軍和山西各部在內的五十餘萬大軍在那擺架勢亮肘子,可閻錫山和北平軍政部的宋子文誰都沒有出兵收復呼和浩特的。
當然他們都盼著對方上去和鬼子掐個你死我活,然後在那邊坐收漁翁之利。國內這些活下來還能身居高位的都是人精,要是傻傻的還去玩政治早就被人玩死了。局勢不利的時候大家自然會抱成一團求生,可現在早過了局勢不利的時候了。
自古就是共患難易,共富貴難,宋太祖只是杯酒釋兵權沒搞消滅那已經是非常仁義了。過了非常時期陝北也開始捷報頻傳的時候大家又開始了互相算計,例如閻老西就表示收復呼和浩特中央軍應該衝在前面,山西境內的雜牌軍做策應就好了。
發覺閻錫山不對勁,於是乎宋子文把整編一百師拉到了十七軍那邊防衛集寧。話說,孫立人早就對閻錫山的指揮有怨言了。調走稅警總團後,宋子文又以二十二集團軍四十五軍沒有整訓換裝為由,準備將四十五軍和其攜帶的兩萬川籍壯丁調回北平,至於收復呼和浩特的事情,不差這三萬多人吧。
鄧錫侯本人和四十五軍本身還是很想去北平的,雖然山西平魯戰前閻老西也突然良心發現撥發了一些武器彈藥,但是和人家從北平來的四十一軍手裡拿的身上穿的根本不是一個水平。
人家郎情妾意,閻老西也不能真攔著(若是敢攔著,那自然有無數招數等他,就一個破壞抗戰的帽子扣下來閻錫山就得下課),只能送四十五軍和兩萬川籍壯丁上列車。想起自家還支援了四十五軍一批軍火,閻錫山腸子都悔青了——至於人家四十五軍保衛山西流血犧牲的事情在閻錫山看來反而是理所應當的。
連下兩個命令都被執行了,宋子文又透過南京讓晉綏軍進攻呼和浩特——這麼大的事只能是南京軍政部下令,北平軍政部只是管理第一戰區的軍分會並無權利指揮第二戰區。
晉綏軍和閻錫山當年是一起入主北平操持國政的,閻錫山本人也是有能力,有野心,有地盤,有軍隊的四有軍閥。為現在的南京中央做炮灰這種事自然是不想去做的,於是閻錫山給南京發報說,前段時間大戰,山西太原兵工廠和各部隊儲存的彈藥消耗殆盡,請求中央撥發彈藥補給。
這當然是應該的,只是北平軍政部認為閻錫山一次性開口要二十億發子彈和幾百萬發各型別炮彈還是太多了一點。先撥發了山西兩億發子彈和幾十萬發各型別炮彈讓閻錫山先用著,等閻錫山部將那二十億發的子彈殼和幾百萬發炮彈殼都送過來,北平軍政部自然會按量撥付——北平軍政部當然知道閻錫山手上沒這麼多彈殼的,不然也不會說這個話。
可閻錫山自己也有銅元局和兵工廠,那些銅質的子彈炮彈殼雖然沒他報上去的那麼多,但也不少,自然不願意就這麼交給北平的。
可對北平軍政部來說,這將子彈殼炮彈殼賣給銀行鑄銅元也是一項收入。在宋子文看來閻錫山這是吃了吐——鬼子進你山西的時候我們二話沒說,又是出兵又是出彈藥補給的,現在就要個彈殼你都不給,還怎麼能信得過你。
於是宋部長將十七軍請戰呼和浩特的電文壓下來了,反正十七軍軍長徐庭瑤也不是那麼急。請戰電文是徐庭瑤應下面的要求送上去的,徐庭瑤本人自覺地帶領十七軍這些年已經打了不少勝仗,也該換個位子了——自己霸著不走下面的人也升不上來,到時候自然還要怨恨他。…;
徐庭瑤也向南京推薦過一次關麟徵做十七軍的軍長,南京方面用關太年輕的理由拒絕了徐庭瑤的推薦。不到三十歲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