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部分(第2/4 頁)
,要麼財政還是沒好轉的跡象。”
“哈哈。。。。。。。”
大家都樂了起來,但也明白了國家的困難。別看490億看上去富裕了,但每年20億赤字卻是結結實實的壓力,本來還想著散會後找財政部商量撥款多造幾艘軍艦的邱寶仁連忙收起這個心思,往日他們一直覺得海軍總有點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現在才知道不是不想造,而是國家真沒錢。…;
尤其是這個教育,實在是太耗錢了!偏偏此項國策天王老子都不敢提廢除。全民教育是必須的,國家想要走上富強,民族振興都要靠教育!遍觀 ,英美法德這些工業強國,那個不是普及了中學教育?就連手下敗將的日本,按照平均數算受教育人口比例也高於民國。
見到大家冷場,貝祖貽充分發揮年輕人敢言敢做的風格,大聲朗道:“困難不是不可克服,國家現在工業、鐵路、通訊和電力這些上每投入一分錢,幾年後回報就是數倍甚至數十倍!所以我們分析,改變目前困境主要有三個辦法。第一是要儘快學習歐美,廢除金本位制度,將金銀變成商品而不是貨幣,利用差價大量回籠金銀髮行紙幣,按照我們的預測,僅此項就能增加約20億紙幣的流通量!
第二就是儘快開徵工商增值稅,提高部分商品的關稅,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民族企業,也可以將目前的均稅提高到6%。
其三就是要儘早開放糧禁,因為這樣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國家財政比例。”
前兩個意見楊秋都同意,但第三項卻讓他暗暗皺眉。說心裡話,目前工業能快速發展不僅僅是因為歐戰,還有故意打壓糧價的作用。民國糧價其實是偏低很多的!這是楊秋故意所為,因為將糧價維持在極低價格,不惜靠國有農場和向外採購等方法打擊國內農產品漲價趨勢,實際上是對工業的一種變相補貼。因為糧食價格是所有物價的基礎,一旦糧食價格上漲,工資、原材料等等都要上漲,勢必會導致才剛起步的民族資本家減少投入。雖然這種方法比日本故意抬高糧價更加隱晦,識字不多的老百姓甚至還覺得這才是好日子,但實際上卻都是對農民的剝削。
連楊秋自己都知道,以剪刀差來刺激市場和社會發展的辦法,是對農業的一種極度剝削行為,在一個落後的國家發展經濟的初期可以實行,但隨著社會發展將會造成貧富差距加大,嚴重增加社會矛盾。
可現在就開放。。。。。。。他不願意。
。
。(未完待續)
第五四二章 貝祖貽的瘋狂計劃
這種重要會議不可能一天結束,接下來幾天大家圍繞著貨幣改革、金銀法案和稅改各抒己見。
張文景態度堅決,英美法等國已經紛紛著手取消金銀本位,日本也傳出要取消金銀本位的呼聲時,民國繼續維持金銀本位顯然不合時宜。從經濟角度看,匯兌制和法定單一貨幣能有效減少市場混亂和換算的麻煩。隨著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出**,都開始收攏貨幣提高關稅門檻,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力度開始加強,只有單一貨幣的情況下財政部才可以有效透過利率和發行量實現直接干預,從而改變目前的自由式放任增長模式。
但匯兌制並不代表可以隨便發行貨幣,貨幣總量依然要根據金銀儲備和經濟總量來發行,嚴格來說目前各國使用的其實是一種介於金本位和匯兌制之間的貨幣政策。以英國為例,去年底就強行隔斷黃金和英鎊之間的自由兌換,但英鎊的價值卻依然用黃金來衡量。這是有點滑稽的政策,既用黃金估算貨幣價值,卻又隔斷黃金與貨幣的聯絡,硬性規定所有交易都必須使用英鎊,而在國際貿易中也必須使用英鎊或其它國家的外匯,只有在外匯不足時才使用金銀補償。
這種貨幣政策的好處是可以隨時根據國家經濟需要進行調整,但需要大量金銀儲備支撐貨幣穩定。這點上張文景有絕對信心,4年歐戰中各國都紛紛終止貨幣購買。大量採用金銀交易,民國出口量雖然不如美國,但依然靠大量出口豬鬃、桐油、磺胺、武器彈藥和鎢等特種貴金屬積攢了700噸黃金和1800噸白銀,其中僅尼古拉二世訂購軍火時,就一次300噸黃金。後來東線撤退時不僅搬空烏拉爾以東,還對當地經濟進行了瘋狂掠奪,總計搬回黃金50噸。白銀700噸,各類珠寶鑽石3噸。後期又積極聯絡高爾察克,先是出售武器獲得200噸黃金。後來又用武器和移民安置一次性獲得600噸黃金。
從1912年楊秋主政西南開始,就動用軍事力量對西南主要金礦強制贖回。到14年統一全國並打敗日本後,全國金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