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部分(第2/4 頁)
是把我們圈起來當羊養,他們負責剪羊毛。我要自治權。他們會不明白什麼意思?”
“改自由貿易區,卻又要管理權和自衛權。這不是換湯不換藥嘛。”苗洛秀眉擰起,不解插嘴道:“改個名字美國就能支援我們?”
楊秋從嚴玉秋手中接過咖啡。指指包讓她拿出一份資料放在桌上:“這是文景和徐秀鈞他們統計出來資料,你們可以看看。支不支援我說了不算,柯立芝總統其實也說了不算,要看這上面的人是願意投資打水漂,還是繼續發財。”
顧維鈞拿起檔案先看了起來,片刻後眉梢露出一絲喜色。這上面是中美過去十年的貿易資料。資料顯示過去十年美國在華投資已經增加5倍,達到30億美元。其中增速最快就是白銀危機後這五年,幾乎翻了一倍還多。重點投資集中在海港,製造業和資源礦產。最大專案是杭州灣改造、玉門和北海兩個合營百萬噸石化專案、還有葫蘆島船廠專案,僅這四項總投資就高達2。1億美元。
除直接投資外,得益於國內兩個五年計劃後已經徹底剎不住車的經濟增速!
截止去年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全國工農總值已經增加到1360億民元,相當於680億美元!能有這麼大增幅,其實做出貢獻最大的還是農業和土地!隨著移民深入,東北和西北初步穩定,拖拉機等機械農具大量運用,全國耕地面積已經從1911年的13億畝左右,增加到目前的17億畝。增幅近30%,在推廣番薯、土豆、美國雜交大豆等高產作物後,糧食(含番薯土豆等高產粗糧雜糧)產量從1911年的1。4億噸增加到現在的2億噸,其它經濟作物增長33%,全部農業佔總值的75%,並初步解決4。5億人口吃飯問題!
雖然工商(含服務業、手工業等)比例只佔到經濟總值的25%,其中製造業更是隻有15%,結構上看依然是傳統的小農經濟國家,但比例卻在顯著提高。第二個五年計劃中全國共完成國營和私有各項投資50億民元(約合25億美元)。五年內製造業增長62%。…;
因為經濟持續增長,國家終於有錢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投資,過去五年這個投資總額已經達到110億民元,是前十年的總和還多!
正因為這串火熱資料的刺激,在剛剛公佈的第三個五年計劃中,僅政府各類投資專案就高達169個,其中包括赤塔鋼鐵廠、廣西鋁廠、貝爾加鋁廠等47個工業專案,省級超高壓電網等72個基礎建設專案,還有伊犁河、松花江、黑龍江、安加拉河、富春江、珠江、鴨綠江、嘉陵江甚至揚子江和黃河在內的十幾個超大型水利發電專案都被提出,並首次明確5年後總值要超英國,製造業規模要超過法國。
什麼是美好?什麼是瘋狂?這串數字就是!
楊秋當年強硬打壓一切國內反對勢力促成國家基本穩定的效果終於出來,當所有勢力被打壓後,他又堅定執行從1911年起的工業投資計劃。歐戰逆轉國運,程城法案、社保法案、專利法案、貨幣改革法案等等數十種涉及社會化改革法案推出後,加上收復國土的壯舉,他的個人威望已經達到頂點,比現在的斯大林都厲害!
威望就是鎮石,就像豎立在旅順口的永鎮山河碑!鎮住國內,重用工商人才,逐步促成國人適應新經濟模式,經過十幾年培養得到實惠的國民終於覺悟,開始挽起袖子大幹特幹。更重要的是!煎熬了15年讓國家背上鉅額財政赤字的義務教育終於迎來收穫期,從今年起每年都有百萬初高中畢業生,數萬大學生投身建設國家的熱潮中。這是個飛灑夢想的年代,年輕人暢想著一個個宏偉目標,民間甚至開始充斥“中華崛起,超越美國”的口號,一輛輛拖拉機和卡車,一根根鐵軌和電線杆、一艘艘萬噸輪和戰艦、一座座攔江大壩、一條條省際公路。。。。。。。
如蠻牛般已經無法遏制的經濟資料下,是對機器裝置和原材料的瘋狂需求。僅上海政府提出的城市改造計劃就需要每年投入100萬噸鋼材和其它原材料。在這種背景下中美貿易量暴增也就不稀奇。
根據統計。僅上海港去年的關稅總額就高達1億民元,中美去年總貿易額已經高達6億美元之巨!華爾街為滿足“太平洋對岸的需求”。鋼鐵產量比平行世界同時期多出700萬噸,石油高出5500萬桶。汽車年產多了10萬輛,平均年出口各類船舶47艘。。。。。。在通貨緊縮已經格外明顯的情況下,為抓住中國市場讓“大客戶”買得起美國貨,兩國還與去年達成在由中國政府在華爾街發行5億美元國家建設公債募集資金的鉅額協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