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部分(第3/4 頁)
系不上,大夥都等您拿主意呢。。。。。。。”
王安瀾的嘮叨中,黎元洪步入了位於紫金山腳下的國防部。經過數年改革梳理,國防軍已經不是當初的草臺班子,更不是歐戰時還完全依靠楊秋和某幾位軍官的團體。尤其是近幾年,看似為建設國家大幅縮減國防開銷,每年裝備採購費用被壓縮到最小基數,但內部建設和軍官培訓支出卻年年翻倍增加,新戰術、新指揮方式等等都逐步完善。所以當突然情況發生,作戰指揮中心立刻開始滿負荷運轉。一支支部隊番號出現在牆壁黑板上,一個個呼叫代號隨著電波飄向大海,一艘艘在各處巡航的軍艦隨著電報迅速轉向,甚至參謀部也都立刻拿出好幾種早已推演過的預案。並按照目前的情況重新計算。
先進的垂直指揮模式、大量應用無線電裝置,使用仿造並經過特殊修改的恩尼格瑪密碼機,自動印表機,機械計算機等等,確保坐在這裡就能聆聽到遼闊國土上每支部隊的聲音。正因為楊秋帶來的後世管理模式,黎元洪一踏入國防部就已經見到包括宋子清、嶽鵬、薛慕華和程壁光等等陸海空將領,連陳浩輝和方瑞都坐在旁邊嘀嘀咕咕。進進出出的參謀和滴答不覺的發報聲更給他一種凝神蓄勢、獠牙欲張的架勢。
“起立。”
“快坐,大家都坐吧。子清,情況怎麼樣了?”
見到黎元洪進來。軍官們立刻起立相迎,四周緊張忙碌的氛圍就像在進行一場戰爭!連黎元洪都看得暗暗心驚,禁不止思索楊秋到底靠什麼手段。將這支軍隊調教到如此駭人的程度。
“巴達維亞的電報是汪兆銘發來的。”身為三軍總參謀長,楊秋出訪後宋子清成為實質上的最高軍官,所以由他為黎元洪介紹當前情況:“他說,泗水的通訊已經中斷,應該是被叛軍佔領了。巴達維亞的騷亂規模也很大,參加人數少則有三四萬之眾!城裡槍炮激烈,華人區也遭波及。現在李烈鈞正帶使館的一個陸戰排前往保護,只是。。。。。。12人的排要照看十幾萬僑胞是萬萬辦不到的。”
譁。。。。。。。
他說完後,張孝準緊接著拉開幕布拿起教鞭站到大副地圖前。蔡鍔去世後,嶽鵬頂替了陸軍總司令的位置。張孝準則升任陸軍總參謀長。經過歐戰和這些年的鍛鍊,他也已經具備扛起陸軍大旗的能力。教鞭末梢在東印度群島畫了個圈介紹道:“去年末商業部悄悄做過調查,整個東印度約有110萬我國僑民,其中婆羅洲約25萬,蘇門答臘30萬。爪哇島人數最多約有43萬。其中大部分都散播在泗水、三寶壟、萬隆和巴達維亞。目前的傷亡情況雖不得而知,但泗水被佔後叛軍必定會沿島西進支援巴達維亞,爭取一鼓作氣將荷蘭人趕下海!向西又必定要經過三寶壟、萬隆等地,這些地方都是我國僑民聚居之地,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大軍所過之處必定好不到哪去。…;
看此次暴動規模。肯定是早有預謀的行為,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地這幾天也肯定會鬧起來,連安南、馬來亞、呂宋和印度的民族獨立武裝都可能揭竿而起!所以我們不僅要立刻出兵護僑,還需要立刻把蘇門答臘油田保護起來,並注意周邊其它地方的情況,以防運動擴大波及我國西南、西北等地的安定。”
“護僑是肯定要護的,只是。。。。。。。”黎元洪不知道楊秋在南洋的部署,事實上連在座很多軍官都不知道。所以他沒想到事態會如此嚴重,不禁倒吸口冷氣。但出兵護僑是必須的,當縮頭烏龜的話恐怕國內就第一個不放過他這個大總統。他擔心的是西婆羅洲還沒達成協議,再次派兵會不會導致真打起來,所以目光瞟向了程壁光。
身為老海軍,程壁光對楊秋推行的垂直指揮體系還不是很適應,但卻非常清楚海軍有幾斤幾兩。看著地圖說道:“兩艘安海昨日已經在馬尼拉加滿油,剛才我已經命令他們最遲明早出港南下。從馬六甲到西婆羅洲一線,還有4艘臺灣島級重巡、4艘輕巡、2艘航母、11艘驅逐艦和13艘潛艇。現在事情鬧這麼大,必定會迅速傳遍各國,這幾天大家都會往那邊派軍艦護僑,英國人未必會獨獨攔截我們一家。”
“可要是攔呢?有。。。。。。沒有把握?”黎元洪心裡打鼓。畢竟英國遠東艦隊三艘主力艦不吃素的,尤其是胡德號速度媲美重巡,大炮比戰列艦還強,威脅實在太大。
他的擔心並不是沒道理,英國雖然衰敗但海軍實力猶存,發起威來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還真沒那個敢說不害怕的。程壁光也害怕,他最清楚現在就算把海軍全拉出去也不是英國的對手,但光對付一支遠東艦隊還是有些把握的,重重一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