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部分(第2/4 頁)
下屬的中亞盟軍民族事務處專員,國社新星伍中豪。這名具有豐富政治和處理民族問題的政治部專員,是方瑞的得力助手,兩人一起管理著戰時中亞的民事問題,手把手教當地人如何管理國家。
中亞雖然大部分已經解放,但因為戰爭還沒結束,所以國防軍依舊控制者軍權和民事管轄權,所以他還有政治洗腦和安插“特殊人員”的任務,所以閻寶航的國家戰略情報局機密花名冊上,都有他的名字。
“來之前聽參謀長說過幾次。犧牲不少人吧?”秉文問道。
伍中豪深吸口氣,說起前段時間的異常氣溫,他還心有餘悸。從去年12月下旬起,西伯利亞、哈薩克北方、烏拉爾和莫斯科地區就連降暴雪,進入一月後這些地區的溫度驟降至零下40度左右!某些地方甚至降到零下47度!(歷史有記載,非杜撰)。這次三十年來最嚴重的低溫天氣,給剛有起色的哈薩克帶來很大麻煩,約三十萬頭牲畜被凍死,七十萬人口受災。所以工礦也全部停工。連軍方也受到很大影響,運輸線幾乎癱瘓,卡車停運航空時斷時續,連最穩定的鐵路運輸量都降到平時的兩成。如果不是戰區司令部按照楊秋的命令。進入烏拉爾後果斷停住,先維修鐵路擴大先向前線運輸冬季物資的話,恐怕進入烏拉爾的百萬大軍都會被活生生凍死!但即便提前準備,依然有一萬多名將士因低溫死亡。還有超過十萬人非戰鬥減員。
“那蘇聯呢?”
“等會貝利亞的人會交換一些這方面的資料,不過從我們掌握的情報看,莫斯科這個年過得極其不好。國內糧荒非常嚴重。尤其缺少棉花和肉類,頓河流域和烏法一代出現數次大規模凍死的情況。據說斯大林已經讓赫魯曉夫全權負責糧食棉花的生產,還有訊息說,蘇德談判中蘇聯還特意多加一條,就是希望德軍奪取埃及後,把這個‘棉花倉庫’分一部分給蘇聯。”
埃及是世界最主要的長絨棉生產國,因航道封鎖等關係,戰爭爆發後一度出口困難導致經濟崩潰,楊秋利用這個機會,讓貝祖貽出訪開羅提出棉花換援助和工業品的辦法,已經將埃及長絨棉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控制在手心裡,使埃及逐步擺脫對歐洲資金和出口市場的依賴。
秉文看著窗外微微皺眉,要知道總參在十二月前就已經向烏拉爾前線送去5萬隻帶取暖器的居住方艙(集裝箱),還有330萬噸越冬糧食與防寒物資,沒想到還有這麼大非戰鬥減員。由此可見,歷史上那麼多征服者都倒在莫斯科並非偶然,所以楊秋也格外重視越冬準備,還嚴令控制冬季非必要作戰。不過也由此能看出,蘇德結盟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或許情況還會像上次歐戰那樣,軸心國最終會被糧荒徹底壓垮。
正準備繼續詢問情況時,遠方樹林裡出現一些移動黑點。前面的戰鬥雪橇立刻減速,機槍塔迅速轉向哪個方向。“是北極馴鹿,應該是他們。”伍中豪看清黑點是什麼後,拿出一副寬大的墨鏡遞過去:“將軍,帶上吧。可以防雪盲病,還能遮住臉。”秉文沒拒絕,他的身份是不能暴露的,如果不是這件事讓楊秋很棘手,也不會親自來。戴上墨鏡後,他還向後靠了靠,拿起望遠鏡開始觀察。
或許是引擎的嗡嗡聲讓馴鹿群不安,對面出現一陣騷動,片刻後才有一輛馴鹿車跑上來。伍中豪包緊防寒服後開啟門,前面的一輛運輸雪橇車也開啟門,一名防寒服上有陸軍標誌的海軍情報部上校和兩名同樣偽裝成陸軍的“海蛇”突擊隊士兵,押送著來中國聯絡的瓦尼科夫迎了過去。
由於積雪漫過膝蓋,四人用了十幾分鍾才走到前面。雖然聽不到雙方說些什麼,但透過望遠鏡還是能看到,伍中豪站在瓦尼科夫身邊,與馴鹿車上的人說些什麼。幾分鐘後,遠處黑壓壓的馴鹿車中分出一批跑了過來,伍中豪也發出訊號讓大家卸貨。
這是第一批貨物,全都是繳獲的蘇制武器。總計8600支莫辛納甘步槍、dp輕機槍、ppsh衝鋒槍、子彈和手榴彈炸藥等裝備。按照商定好的,中國會在未來兩週內用這種方式交付三個輕裝步兵師的全部裝備,而貝利亞則把他掌握的蘇g和蘇聯情報交給國防軍。所以這邊卸貨的事情,對面的馴鹿車上也搬下一隻只木箱,數量有四五十隻。
秉文看得很仔細,從衣著看這些反蘇游擊隊基本都是牧民裝扮,武器裝備也都五花八門,幾名看上去像軍官的人,看到成箱成箱的武器彈藥明顯很興奮。倒是遠處壓陣一直沒上來的一些人明顯不同,居然都是清一色的ppsh衝鋒槍。馴鹿車後面竟然還有兩門蘇軍主力部隊也才剛剛裝備的zis…3型76毫米加農炮。這種炮效能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