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4 頁)
情多了,見到兩人立刻迎了上來:“非常抱歉,有些事情耽誤了。”
“那就太遺憾了,剛才楊還想找您做一筆大生意。”漢格爾故意擠擠眼睛,楊秋也呵呵一笑:“是的,一筆大生意。”
兩人一唱一居然讓死板的特勞恩信以為真了,拉著楊秋追問是甚麼生意,信誓旦旦說一定會為他辦到,可當聽說是要買幾臺6000噸水壓機後頭搖的比漢格爾還快,德國正在和英國比拼造軍艦的速度,怎麼可能出售這麼重要的裝置。
三人的出現引起了碼頭一陣躁動,尤其是當楊秋出現在大家視野中時,圍觀的工人們用力揉揉眼睛看清楚後猛然爆發出了一陣歡呼!…;
“楊司令!是楊司令。”
“我看到楊司令了。”
工人們發自肺腑的歡呼擁擠,就想到前面多看一眼,因為這個年輕人他們不僅沒丟飯碗,反而工錢增加了一倍還多,學徒工更是比正常高出了三倍有餘。而且船廠還擴大了至少一倍,正在從美國源源不斷運來的造船裝置更是讓這裡前所未有的興盛。
嘹亮的歡呼聲讓苗洛嚇了一跳,但很快臉頰上就堆滿了笑容,望著他向大家招手示意,心底說不出來的自豪和甜蜜。她和楊秋今天來這裡除了視察船廠外,最主要就是替準備遠赴德美的公派留學生送行,由於選拔和種種因素延誤,直到今天第一批留學的軍官和學生才全部到齊。
“立正!整隊。。。。。。。”
帶隊的秉文聲音嘹亮,635位學生和軍官列成了一個小小的方陣,他們每個人胸口都彆著一枚國社黨青年幹事團的徽章,這種新徽章楊秋設計的,圖案是兩條如刀劍般抽象的龍形,互相交輝意喻華夏民族是龍的傳人。
此次出去的全都是國防軍和數省透過層層選拔年輕精英,除了秉文和董用威外,包括明昭、龍雲這些在部隊中開始冒尖的後起之秀,還有陸裕光和馬濟這些插班生,他們將分成兩批分別前往美國和德國。
在楊秋的誘導下,去美國的251位學生絕大多數都選擇了國家更需要的工程設計、船舶、機械等專科,根據和美國達成的協議,其中57人將在渡過一年的適應期後進入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剩餘也大都選擇理工、化學、醫藥等專業,而且學業結束後他們每個人都還將獲得在美國相關企業實習一年的機會。
去德國的則多為軍人,包括秉文在內的141人進入海軍學校,53人學習飛行和航空設計,110人去陸軍學院,其中明昭和龍雲等9人還將直接被送往培育出興登堡、魯登道夫和馬肯森這些後世名將的普魯士皇家陸軍學院。
與漢格爾、特勞恩一起慰問了大家後,楊秋停在了方陣前,望著這一張張因為激動而紅潤的年輕臉龐,他既高興也擔憂,這些都是國家未來的好苗子,送他們出去可以吸收歐美的現金技術和理念,但同時遠赴他鄉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困擾和麻煩,尤其是留德的軍官們,由於歐洲局勢緊張,他們留學前都簽署了一份自願宣告,即一旦有戰爭爆發德**方可以無條件的徵召他們入伍服役為德國戰鬥!一想到戰後上千萬的陣亡名單,就知道他們將面臨多麼巨大的威脅。
在眾人的詫異目光中,雷猛讓士兵推來了一輛小車,掀開油布是一隻只嬰兒拳頭大小的盒子,楊秋拿起其中一個聲音嘹亮:“這是一份小小的禮物,裡面是我讓將士們從你們每個人家鄉取來的泥土,武昌、襄陽、重慶、成都、長沙等等!混和在一起。。。。。。它就是國土!希望它能保佑你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平平安安!也希望你們牢記國土!希望你們能為了民族自強,為了國家強盛去努力汲取知識和經驗!我。。。。。。和你們的親人一樣,期盼你們學成歸來。”
小小的盒子,盛載的卻是重逾千斤的國土!就連漢格爾和特勞恩也被這種別開生面的送行禮物弄得有些燥熱,等苗洛親手將盒子分發到每個人手心後歷史上第一次公費留學的十幾位女孩子已經哭成了淚人,每個人都把盒子攥得緊緊地。…;
“登船吧。”楊秋和秉文狠狠擁抱了一下:“記住我的話,無論何時何地,安全回來才是最重要的!”
“全體立正。。。。。。敬禮!”
莊重而肅穆的軍禮中,一位位學子踏上了甲板,他們靠在欄杆上,在嗚嗚的汽笛聲中神情凝望,帶著報國的夢想踏上了求學之路。
隨著三艘海輪消失在黃浦江水道盡頭,五年三千留學計劃正式啟動,未來五年內共有3000為被挑選出來的學子踏上了美國和歐洲的土地,他們中有394人因為疾病,戰爭和後來的世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