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3/4 頁)
。”
何鵬翔搖搖頭:“都督猜對了一小半。這封是廣西發來的沒錯。但發電報的人卻是陸白衣,他勸都督放下成見共建西南,還說楊秋目前已經到了桂林。國防軍不僅拿下了桂林,並且已經開始向北海與梧州進發,除了唐繼堯和劉存厚等少數幾人外。剩下已經全部被剿。”
桂林這麼快失守他並不驚訝,實際上得知唐繼堯忽然南下入桂他就知道這是楊秋故意為之。但進軍北海和梧州的訊息真愣住了,立刻走到地圖前望著闌尾般的雷州半島和北海、欽州灣一線,眼睛猛然瞪大明白了:“他想要出海口!”的確。就算他新建了湖北、四川工業公司。又開始建設化工等工廠,最近還拿回了漢冶萍,但出海口問題卻始終困擾著在上游的他,如果和北洋全面開啟,那麼津浦線可以很輕鬆被截斷,而國防軍要想推進到上海卻需要橫穿江西,兩淮才能抵達上海。
更嚴重的是他得罪了日本,在日本留過學的他最清楚,漢冶萍對日本的關係實在是太大了!八幡制鐵為首的日本鋼廠每年產鋼也不過20萬噸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鐵礦砂由漢冶萍提供,就算能從其它地方彌補,但沒了漢冶萍日本鋼產量將立刻下降至少四成!日本除了陸軍還海軍更是亞洲巨無霸!所以只要他向海邊發展,水師擺出強勢的話,肯定會遭到進攻,但如果在海南、雷州為屏障就能避開日本海軍,因為這裡是英法的勢力範圍。…;
不對這沒道理!剛剛升起這個念頭後,蔡鍔旋即又搖了搖頭。高昌廟已經被他收入了私房,正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大規模改造,聽說一切都是為了建造萬噸以上級船舶在準備。所以如果是自己肯定不會捨近求遠,寧願派兵強行南下拿下設施更好的上海,也不會去打偏僻的北海主意。除非是武昌至北海鐵路能修好,要不然就不可能將這個海口利用起來,因為要養海軍就要修大船廠!船廠建設並不複雜,船塢開挖和建設也不需要多少錢,但複雜的是配套工廠。廣西不具備工業能力,所以必須靠湖北和內陸支援,但進行這麼浩大的工程沒四五年時間根本無法完成,耗錢也是天文數字。
所以即使拿下這個出海口,沒五年也無法利用起來,北面如果真的想打也不可能等五年,那麼他的目光繼續往南,一個大膽連自己都嚇了一跳的念頭升了起來,他想要打通內陸至南洋的通道?!南洋是一片沃土,但走傳統的上海、臺灣要幾千裡,如果能修一條鐵路從武昌直達北海,距離將縮短一千多公里。
但這可能嗎?區區一個23歲還不到的大軍閥居然有強國才又的戰略眼光,這是不是太可笑了?
見到蔡鍔盯著地圖臉色忽晴忽陰,何鵬翔捏著另一封電報暗暗發呆,不知道是該立刻說還再等等,大約過了盞茶功夫見到臉色平息才繼續說道:“都督,這封是南京發來的,北洋於。”他看看錶已經過了零點:“昨日中午忽然從新野進犯襄陽。”
蔡鍔明白還沒從剛才的假設中走出來,以至於腦袋有些犯暈,片刻後才驚訝的直起了腰:“北洋咳咳,有多少人?武勝關呢?”
何鵬翔說道:“還不清楚,訊息是武昌先發出來的,他們現在已經通電全國說北洋先蓄意挑起南北衝突,南京也極為震動,聽說宋教仁已經在上海召開民黨大會,要申討袁世凱。”
一連串的訊息讓蔡鍔慢慢坐了下來,北洋這次動手顯然太出人意料了,而且這也不像是袁世凱的風格。大選在即的敏感時刻挑起南北大戰,無論如何都不是明智之舉,雖然人人都知道他和楊秋必有一戰,但最起碼也要等到大選結束,現在動手!不是給民黨機會造勢嗎?
何鵬翔想想道:“都督,還有件事您要小心!這幾日我發現韓建鐸和一些軍官走動頻繁,他們似乎很不滿您不去廣西支援,如果明早唐繼堯他們的訊息傳出,恐怕。”蔡鍔目光一寒,自從國防軍擺出七個旅的架勢後不滿聲就從未停過,韓建鐸等人不滿意死守認為應該主動出擊,黃毓英等會黨死忠同樣不滿,認為西南三省應該聯起手來牽制楊秋繼續做大,其背後目的是想保住民黨在南方的勢力範圍,要知道楊秋對民黨可算不上友好。
一旦失去西南三省,南方半數盡落國社黨隻手,全國四分之一的議會席位都會落到他手裡,民黨一家獨大的優勢很可能遭瓦解!而且他又有一支強軍最後盾,東南雖然富足但說到打仗真不算厲害,粵軍和贛軍雖然不錯,但一個太遠,一個近在咫尺,一舉一動都被監視,想要起作用很難,所以未來的南方局勢其實已經很清晰了。
所以西南這次才會牽動那麼多眼球,甚至對未來國內政治形勢也是決定性的!所以很多人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