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3/4 頁)
口後激動地看一眼薩鎮冰和王光雄,掐手指像個神棍般慢悠悠說道:“我們海軍的意思是,向英德美先發設計諮詢,建造四艘6000噸鋼甲巡洋艦,安裝兩門雙聯203毫米大炮,12門152毫米大炮,透平機(蒸汽輪機)速度要有25節,還要。。。。。。。”
不愧是老北洋一代,閒賦在家那麼久也沒忽視世界海軍的發展,除了考慮實際沒要戰列艦艦炮和英國最新的燃油小水管鍋爐外,報出來的幾乎全都是目前歐美的最新裝備。不過這些資料卻讓楊秋直皺眉,先不說6000噸安裝兩門雙聯203毫米艦炮後續航數字肯定會很小,光是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配置他就直接搖頭,何況現在去造,除了美國外即使下了訂單也開不回來。
“不行。”
楊秋很乾脆拒絕道:“國造!必須是國造,透平機上次我們已經向英國採購了一批,明年5月前就可以全部交貨可以暫用與海軍,其它內部裝置也可以向美國引進,但主體都必須立足與國內建造,巡洋艦這個級別我不會考慮向外國訂購。”
國造?
薩鎮冰三人大眼瞪小眼,他們跑江南和馬尾的次數比楊秋可多幾倍,馬尾完全不具備建造新式巡洋艦的能力,江南可以但他們諮詢美國工程師後已經得到肯定答覆,標準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整體式軍用龍骨根本造不出來,除非海軍願意接受一艘民船標準的大型軍艦。
雖說楊秋的想法是想鍛鍊國內造船技術能力,但就這種技術條件卻堅持要自造,這不是要了命了嗎!倒是王光雄撓撓頭,還沒回過味來詫異問道:“總司令,難道你答應讓我們購買戰列艦了?”
楊秋甩他一雙衛生眼,拿出筆飛速畫出了後世美國波特級大型驅逐艦的基本外形圖。國內技術目前肯定造不出真正的波特級,就連飛剪型艦艏都造不出來,所以僅僅是外型上類似而已,動力裝甲都不足,但現在首先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弱化版勉強用用就行。…;
所以畫完後遞給薩鎮冰說道:“大型火炮雷擊艦(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900噸,滿載2200噸,必須採用我們可以自造的120毫米艦炮,三門雙聯裝,採用目前歐洲大型軍艦使用的揹負式炮塔安裝方式,4門雙聯37毫米機關炮,取消水下魚雷發射管,預留甲板上四聯魚雷發射管兩套,速度不得低於28節,每艘單價不得超過200萬。”
雖然揹負式炮塔和三門雙聯120毫米主炮已經算不錯配置,但和海軍心目中至少要得到類似四艘海圻號巡洋艦這樣的巡洋艦落差實在太大,要知道他們的假想敵是日本,面對近鄰一艘艘下水的超級戰列艦,這種小軍艦根本就是炮灰,所以薩鎮冰連連搖頭:“總司令這不是為難人嘛,這種小軍艦根本打不過日本,連抵抗的能力都沒有。”
他的話引來眾人連連點頭,就連黎元洪都覺得這麼小的軍艦不行,但楊秋卻不這麼認為。
“這麼說,我給你們買四艘6000噸巡洋艦,你們就能保證打敗日本海軍了?能幾年內訓練出媲美日本海軍的水兵?”他的話雖然有些刺耳,但卻是事實,就算立刻買到四艘戰列艦,民國海軍同樣無法打敗日本,主要原因就是北洋之後出現的人才斷層太大了。
所以他選擇自造,從技術上講目前湖北和重慶最大隻能建造150毫米炮管,但150毫米艦炮要想裝排水量很容易就過了3000噸,所以最佳辦法就是採用120毫米艦炮,此外他不選造巡洋艦也是因為巡洋艦防護要求和驅逐艦不同,後者除了重點部位外其餘地方基本沒裝甲,這可以大大緩解重慶特種鋼鐵廠能力不足的壓力,而且驅逐艦也並非對付不了戰列艦,如果能研製出550毫米的大型魚雷,甚至是氧氣魚雷的話,就算把日本聯合艦隊全拉上來也能打一打。
“技術上你們自己想辦法,雙聯炮塔、電動機和彈藥捲揚機技術可以向德國求購,但必須拿到全部圖紙給工廠仿造,全部子系統都必須在明年5月前完成。透平機和鍋爐我們預先採購了一批可以先給海軍用,不足也可以繼續採購,我還可以答應你們採購燃油混合鍋爐。等子系統全部完畢後,我就向江南和馬尾同時下第一批兩艘訂單,如果測試能達到設計水平的話,我答應你們未來五年撥款建造。。。。。。。”其實資料機裡這類驅逐艦子系統技術數不勝數,隨便拿出來就能直接給工廠仿造,但楊秋卻不想海軍不勞而獲,要想得到就必須付出,這樣能鍛鍊海軍自己培養自己的研發力量,等說完後才略一停頓,豎起手指狠狠晃了幾下。
“16艘。”
“16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