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日本自從十二世紀開始就進入了幕府時代,在這期間,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是武士階層的代表:“徵夷大將軍”。天皇成為傀儡,形式上是公家和武家共治,實質上是武家一家獨大。
日本歷史上的幕府時代經理了三代,分別是鎌倉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戶幕府(德川幕府)。其中,德川幕府的影響最大,歷時也是最長的。
公元1603年,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德川家康依靠著左右逢源,耗死了織田信長,等死了豐臣秀吉,終於如願以償的得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東京)建立了幕府。從此以後,德川家族的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採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著日本。幕府時代其實很類似中國唐朝後期的藩鎮割據,幕府將軍只是勢力最大又控制著中央行政權的藩鎮,但是全日本還有著很多藩鎮,其中不乏有實力強勁之輩,這些藩鎮對幕府也一直是陽奉陰違,雖然表面上臣服幕府,實際上無時無刻不想取而代之。
在十九世紀,從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長官柏利,於1853年7月率領四艘軍艦到達日本浦賀,藉助船堅炮利迫使日本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人和中國人多少有點兒一樣的毛病,認為只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前面,哪怕是出賣他老媽的條約也是有面子的條約。)
很多歷史學家都說日本是因為內憂外患,百姓不滿才會發動倒幕運動,其實這純粹是教科書式的史學家胡說八道,其目的無非是滿足大眾的心理需要,只要一個人還是一個基本的唯物論者,就必須承認,老百姓對歷史的走向影響實在有限。日本的倒幕運動,說起來和一直以來日本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沒什麼區別,如果硬要是說不同,只不過是以前幾百年改朝換代和天皇一直沒什麼關係,這次天皇直接執政了。
日本的倒幕運動說起來還真的和西方有些關係,不得不承認,和西方人做生意賺錢就是快,擁有海港的藩鎮以長州、薩摩、土佐、肥前四大強藩的發展一日千里。甚至於有這麼一句話:大阪富豪一怒,天下諸侯驚懼。世人都知道一句話:男人有錢就變壞,這句話未必是真理,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任何人一旦有錢,至少會和以前不一樣。
日本各地的藩鎮也是一樣,四大強藩越來越有錢,自然野心也就日益膨脹,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句話連一直猴子都知道,何況財雄勢大的藩鎮首領?
經過了多次對德川幕府的試探性攻擊後,1867年在孝明天皇死後,明治天皇即位,準備徹底的摧毀幕府的統治。
當時日本倒幕運動的時候,為了不引起全日本的動盪,德川慶喜率領一萬五千全日本最為精銳的部隊由大阪進攻京都與倒幕派的軍隊進行大決戰,沒想到明治天皇居然只帶領三百人迎戰。
當時,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倒幕派的軍隊,認為幕府勢必取勝,但是結果令人大跌眼鏡,1868年1月27日至30日,在伏見鳥羽,德川慶喜全軍覆沒,隻身逃回江戶。
後來德川慶喜一直對伏見鳥語之戰保持緘默,世人也只知道那一戰明治天皇大勝,甚至於一些史學家還胡編亂造出了什麼什麼天皇帶了五千的軍隊,是幕府軍隊的三分之一,但是帶有五百門甚至上千門先進的火炮所以取勝,有腦子的人應該能知道一件事情,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一個甲種師團也僅僅擁有24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12門75毫米加農炮(就是野炮)和24門三八式70毫米步兵炮,也就是說二戰時期,在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以及其他大片土地,擁有了大量資源實力大漲的情況下一個精銳甲種師團(由一萬五千到兩萬士兵組成)只有這麼點兒炮兵家底,史書上面說的伏見鳥羽一戰,明治天皇帶領五千人馬居然擁有五百甚至上千門大炮不是扯淡是什麼?要知道,那個時候可沒有機動車牽引,所有的火炮只有用騾馬拉運,如果這麼個演算法,起碼還需要四千匹騾馬,而這麼算起來,這種記載根本就不可能是真實的。不過可惜,大眾所可以找到的資料都是這種大同小異的檔案。(這種胡說八道根本站不住腳的記載居然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上,還被津津樂道,學的人固然是滿不懂,教的也是一派的假行家,不錯由此也可以看的出來,各國教育都是大同小異,除了製造工具也實在教育不出來什麼人才,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愛迪生的母親在大家都送子上學堂的時候,阻止愛迪生上學,反而在家裡面自己教孩子了,當然,這個是題外話,只是一筆帶過,以後我也不會再說。)
其實,只有極少數人才知道,明治天皇在伏見鳥羽一戰中,違反了組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