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第2/4 頁)
裝置。
透過引進最先進的冶金技術,日本的鋼鐵製造業水平達到了和西方同等水平。透過引進汽車製造技術,日本產汽車僅略遜於歐美。透過引進半導體技術,日本的半導體工業、電子工業突飛猛進。
然後,美國吃到了它恣意放縱的惡果。
首先是紡織品,接下來是鋼鐵,再來是機械產品,緊接著連機床都開始大量出口美國。又接著大量日產汽車以廉價優勢,破開歐美死死把守的大門,瘋狂傾銷,將歐美汽車製造業逼到懸崖邊緣。
最後,連美國引以為傲的電子工業,都遭到了日本一浪接一浪的猛烈衝擊。
錄影機、攝像機、音響、電視機……,一件又一件家用電器潮水一樣湧入美國市場,擠壓著美國電子廠家的生存空間。甚至這些半導體更深入到美國的軍工企業,日本人驕傲地宣稱,美國的火箭上、衛星上、導彈上,都搭載著日本的積體電路。
日本產品以其廉價,將美國本土企業擠得紛紛破產,再無競爭對手。以至於日本可以略帶誇張地說,如果日本廠商停產,美國的飛機就無法升空、美國的導彈就無法發射、美國的衛星就無法工作!
數十年臥薪嚐膽,日本的尖端工業水平已不下於美國!
同樣的技術實力,就註定了雙方的產品相互重疊,也必然引來一場殘酷的競爭。競爭的結果,是美國敗下陣來。
兩國的貿易赤字逐年擴大。
從1968年日本對美第一次實現5。59億美元的順差,十六年來,美國再也沒有挽回過頹勢。到1983年,美國對日貿易逆差已經突破了1000億美元!而今年僅第一季度,貿易逆差就達到了400億!
照這個趨勢,全年逆差將達到一個新的歷史水平,突破1600億都不是不可能!
這讓進入八十年代以後,持續陷入經濟困境無力自拔的美國感到了極度的威脅。聯邦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努力擴大對日出口,平衡兩國貿易。
可辦法想盡了,貿易赤字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大,更有加速的趨勢。
在1980年,日本的gdp就接近美國的一半,而且還沒有止步,正在節節逼近,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以一個國土總面積僅有美國三十分之一,人口僅有美國三分之一這樣一個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竟然達到美國的一半!如果按照平均來計算,日本已經超過了美國!這個成績,連蘇聯都無法做到!
日本國內一片歡騰。
幾十年積累,國民變得富裕,手中有了大量的存款,消費能力也節節攀升。國民渴望過上與經濟地位相符的生活。
誠然,日本的工資水平還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二,但這也已相當可觀。
當cd機剛問世,900美元的售價差不多等於一名日本工人當月的工資。這不算什麼,只要東西物有所值。
幾個月時間,cd機就銷售數十萬臺。
隨後的銷售下滑並非源於東西太貴,而是覺得不划算。
總體來說,日本還是一個節儉的民族,有著與中國一樣的東方式精打細算持家理念。大家發現這東西並不像吹噓的那麼好,音質比模擬機差,價格卻比模擬機貴得多,當然不願意買。
就算有錢,誰也不願當冤大頭。
但這一次銷售的行動式cd,外觀更精美、技術含量更高,價格卻比家用cd機降了整整一半!
這個價格是如此低廉,即便是最節儉的人,都不覺得貴。450美元的售價,哪怕是當作給孩子的禮物,也不冤!
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行動式cd機乘小鹿純子的東風而起,卻迅速以其真才實料贏得了使用者口碑。
尤其是在追求潮流的校園,行動式cd機成為了中學生、大學生們的最愛,並進一步在青年消費者中流行起來。清晨佩戴著一臺行動式cd機,在公園跑步,逐漸成為一種新興潮流。
乘坐地鐵時,佩戴行動式cd,帶著耳機聽歌,也成為了許多上班族打發時間的消遣方式。
由潮流,行動式cd開始向一種文化現象轉變。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第一七二章 小玩意大熱賣】………
日本市一週後,美國的各大電視臺同時出現了一則廣告:來自費城76人的摩西…馬龍和湖人的卡里姆…阿卜杜…賈巴爾在籃球場對抗著。這兩個球員在193年NB總決賽中就是天生的死對頭,雖然費城76人最終得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